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CZ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管理普遍采用定制化模式,即在火箭研制之初就与卫星任务关联绑定,并设定产品代号。全生命周期中,原材料和元器件按批采购,部分通用单机和零、部(组)件组批生产验收、按发交付,其后各阶段则带有明显的发次属性,包括大系统、大部段产品的生产和试验、火箭总装与出厂测试、发射任务。在这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卫星发射将迎来新的高峰。发射频率、数量的增加,对火箭研制生产部门的交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采取的火箭单发研制生产模式已不适应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需要,运载火箭批量生产交付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运载火箭批产管理、确保产品短期内集中生产交付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控制系统抓总研制单位,承担了研究院多型武器与火箭的研制及批生产任务,2018年迎来航天任务高密度发射期与军工产品高密度交付期,全年完成了多发多次飞行试验任务及上千套集成测试产品的交付。按照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在现有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迅速提升能力,缩小现有生产水平与任务需求的差距,CZ-3A系列型号队伍对运载火箭研制加批产和高密度发射的管理机制及项目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系统总结了CZ-3A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和组批生产管理创新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详细介绍了CZ-3A系列型号首次采用的柔性作业批产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型号研制顶层策划、质量管理创新、分类投产模式、总装厂独立测试、远程快速协同设计等适应组批生产和高密度发射的新的管理方法,分析了开展技术、工艺创新和通用化设计,大幅攀升批产能力,组织实施关键项目攻关,突破短线瓶颈等创新管理措施的特点。介绍了组批生产质量管理的创新方法和优化发射场组织管理的措施,阐述了这些方法和措施取得的效果,其中CZ-3A系列火箭创造了10个月连续8次发射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在现有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迅速提升能力,缩小现有生产水平与任务需求的差距,CZ-3A系列型号队伍对运载火箭研制加批产和高密度发射的管理机制及项目管理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系统总结了CZ-3A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和组批生产管理创新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详细介绍了CZ-3A系列型号首次采用的柔性作业批产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型号研制顶层策划、质量管理创新、分类投产模式、总装厂独立测试、远程快速协同设计等适应组批生产和高密度发射的新的管理方法,分析了开展技术、工艺创新和通用化设计,大幅攀升批产能力,组织实施关键项目攻关,突破短线瓶颈等创新管理措施的特点。介绍了组批生产质量管理的创新方法和优化发射场组织管理的措施,阐述了这些方法和措施取得的效果,其中CZ-3A系列火箭创造了10个月连续8次发射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以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采取定制式研制生产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某一发火箭从立项研制到出厂发射固定对应一次卫星(飞行器)发射任务,对其给定一个代号并按照任务发次进行火箭构型、系统及单机产品状态的明确以及生产计划下达,尽管对于技术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科研生产任务极其繁重,多型号任务同步实施,研制批产交叉并行,各型号的研制生产交付和飞行试验任务总量快速攀升并屡创新高,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完成高密度发射任务和各型号动力系统的研制、试验、交付任务的压力巨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弹、箭、星、船、器配套动力系统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节点统筹安排,组织实施,空前紧张、繁重的研制交付任务给工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当前型号高密度发射与研制任务要求,测量系统采取了多定点配套、产品体系建设、优化验收交付流程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高密度发射任务下两器产品的质量管控水平和验收交付能力,实现了科研生产模式、管理流程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去任务化模式是相对于定制化模式提出的,指在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环节取消任务属性,独立性较强地组织研制生产,任务属性较晚介入主研制流程,从而使任务计划更少地影响产品的研制流程。按照CZ-3A系列型号现有组织管理模式,每一发火箭与任务发次代号是强关联的,型号任务计划按发次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CZ-3A系列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为适应去任务化和组批投产的研制要求、满足连续高强密度研制发射任务的"新常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深入寻找研制短线及瓶颈,积极探索管理模式转型,实现了箭上电缆网的去任务化和组批投产研产模式转变,极大提高了产品研产效率,有效保障了型号产品研制交付进度。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剧增,年度发射频率屡创新高,批生产交付任务十分繁重。为建立适应多型号并举,研制和生产并重,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具有研究院特色的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关变革对传统的科研生产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长征”三号甲(CZ3A)系列型号(含CZ3A、CZ3B、CZ3C火箭)有近30次应用发射任务,面对快速增长的任务量和高密度的发射需求,如何在现有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迅速提升能力,解决现有生产水平与任务需求的差距,成为该型号队伍和各承制单位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航天型号评审工作存在会议较多、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把关能力不强等情况,且在各型号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背景下存在一定的惯性思维,使得评审优化工作需求不强、动力不足,现状难以改进。为了落实质量效益提升工作,某型号火箭结合高密度发射和提高评审效率等现实需要,深入剖析型号评审现状,根据3年滚动计划和年度组批生产计划制定了型号全年评审工作策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主力军,某运载火箭型号承担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其它军用、民用和商业卫星的发射任务。自2006年以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生产潜能,同时开展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该型火箭圆满完成了2006~2007年、2010~2012年2轮高密度发射任务。从2015年开始至整个"十三五"期间,该型火箭的发射任务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全面进入第3轮持续高密度发射阶段,各大工程快速组网、集中密集发射。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型号任务持续快速增加,为落实航天科技集团"保成功、保交付、保增长"和"抓党建、抓改革、抓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高密度发射、高强度研制常态下持续成功的管理方法,深入推进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航天科技集团持续开展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管理评估工作,逐步形成并完善薄弱环节改进和最佳实践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归纳总结了CZ-3A系列火箭开展测量系统产品证明书和校准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方法,重点论述了电子化产品证明书和校准数据的格式要求、交付路线及实施步骤,大幅提升了运载火箭测试及飞行遥测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工作质量,适合型号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项目制管理、强矩阵运营模式实践"控制系统+"转型,并在典型型号中开展应用实践,圆满完成了型号控制系统级研制、批生产、定型、交付、保障、培训的高密度"多边"科研生产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     
《航天工业管理》2013,(10):42-44
联合发射联盟保持高密度发射 2013年8月28日,联合发射联盟(ULA)的DeltaIV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完成了美国侦察办公室的NROL-65发射任务,可能是部署新的KH-11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经历了单发和小批量研制生产阶段后已进入了批产阶段,"十一五"期间年均发射密度将达到10发,其科研管理方法正在从型号或项目管理向多项目管理,从单一项目的关键路径控制向多项目的资源优化统筹过渡.因此需要对过去以单发产品为主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作必要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因任务和发射密度增加所带来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自“十三五”末期以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宇航型号进入更新换代前的“新老交替期”,型号高强密度发射再上新台阶。随着持续高强密度发射与研制生产并行,年度发射任务数量从“十二五”期间的15+进入“十三五”期间的25+、再到如今的45+时代,研制任务强度也从量变产生了质变,重大工程任务空前密集,中国航天事业进入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爬坡期。面对快速增长的任务量和高度密集的发射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通过超前策划启动、超前组批投产、滚动在线生产、狠抓专项计划、短线产能应急补充、外协分流转产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高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但在现有生产基础设施还在实质性提升过程中,深度资源挖潜仍是保证当前完成任务翻倍增长的有效手段。因此,适应新形势下,研制、批产、高密度发射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