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北魏书法     
一、北魏书法发展的历史背景 东晋至南朝的齐梁之际,正是我国汉字字体由隶书变为正书,正书又逐步推广到普遍应用的时期.当时士大夫以简扎相尚,其中王羲之在其不断书写实践的过程中把当时流行的由隶变楷,尚未成熟的正书字体写成了成熟流丽的正书.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所谓正书是篆书、隶书、楷书的总称。目前,正书有式微的趋势。继承和发展正书,应以正大气象为统领,树立正确创作思想,弘扬正大书风,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隶书是我国古代五大书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字体大气,厚重,凝聚了我国早期丈人的智慧.而<曹全碑>充分体现了隶书的韵律与美感,是我国古代难得的碑刻,学习和探求该碑刻的章法结构与艺术特色必将对发展我国当代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强 《魅力中国》2010,(11):153-154
书法能作为艺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于它具有艺术的特质与内涵,这就是它是符合美的规律的自由创造。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笔法纯熟,书体风格多样,其中《曹全碑》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书法艺术的风格形成自有其规律,与其它一切艺术形式一样存在着继承问题,艺术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2007,(1):64-64
又名《多宝塔碑》,楷书,文34行,行66宇。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  相似文献   

6.
林经文 《西部论丛》2009,(5):92-92,F0003
李兴平先生书涉四体,尤工隶书,亦善石鼓、钟鼎。书法线条有内在美之境界,张驰有度,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工稳而不失俊逸。  相似文献   

7.
故知 《珠江经济》2004,(8):94-96
1986年5月由广州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蔚蓝色的道路》一书出版了。这本探索、研究广州地区经济改革有关问题的论著,极具超前性,值得一读。直到今天,时间已过了10多年,再重温书中的文章,仍觉得颇有启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当时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局限性,书中某些论点未得到充分的论述,但仍有某些观点,闪耀着超前的改革开放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张志奇 《发展》2008,(7):I0008-I0008
张志奇,男,汉族,1969年生,甘肃通渭人。自幼喜欢书画,在父亲的指导和影响下,常以树枝或手指在地上写写画画,工作后,广泛接触名家书帖,对二王书法尤感兴趣,坚持搏采众长,不孤守一家的原则,对名家好宇勤加练习,手摹心揣,做到心中有数,在字体上衷爱欧体,在碑帖中偏爱张黑女墓志,所书字体端庄,运笔细致,楷草行皆长。  相似文献   

9.
赵迪《资本的崛起》这部书,全面梳理了中国股市由诞生到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勾勒出20年波谲云诡的中国证券市场概貌,重现了其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和核心人物。读它,中国股市20年风云变幻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0.
刘亚梅 《新西部(上)》2009,(6):126-126,124
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曹魏最盛”。具体表现:一是曹魏的书家群体,其中以钟繇和卫觊为代表;二是曹魏的碑刻。它在隶书风行繁荣四百年后,开启了晋代行书、唐代楷书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代陕西》2009,(4):4-4
李成海号容川,斋号栗庵、赏荷轩,祖籍河南省温县,1945年生于西安。师从陈少默、程克刚先生,遍临北朝诸碑,上朔源流,研汉隶、金文,自成风格:工北碑,兼各体,尤以行书见长;行草书以北魏体济形,以隶书取势,极具特色;篆刻以汉印为宗,兼学多家,常能于平整中出新。  相似文献   

12.
张永强 《魅力中国》2010,(3X):220-220
<正>魏碑是由隶书到真书过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书体。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以率真的用笔,精妙的技法,奇异的造型,雄强的气势,显现出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与世界》2011,(20):72-73
李敢,重庆市书画、楹联学会会员。对书法、篆刻艺术一往情深,数十年乐此不疲,临写过许多著名碑帖,尤喜作行草和隶书。他的书作植根传统,重视用笔,强调美感,笑觑丑书,且注重现代意识,逐渐形成了古朴雄浑、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期人才代出,著作如林,加上当时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使得当时的杭州成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出版业的中心。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官办刻书机构刊刻了大量图书,而以陈起等人为代表的私家刻书也很繁荣,影响深远。除刻书之外,南宋的藏书也为人所瞩目。秘书省所藏图书的总量已大大超过了北宋;同时,南宋也兴起了私家藏书之风,洪皓、陈起、周密等私人藏书量也极为可观。如此大量的典籍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吴畏男 《魅力中国》2013,(32):399-399
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当今潮流的时代,人们试着去改变原有固定不变的字体样式,最后形成当今今的能与自己产品相融合的字体。字体设计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创作涉及到如字体选择、行距、字间距、以及更广泛的设计特点如颜色,光效等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崔嫱  马晓冉 《魅力中国》2010,(32):255-255
作为人类的心灵体验发现的一种形式,内在性情绪是从感官感受的,也是相对于客体对象的岁月潜藏所积,具有个体独特的视觉审美传递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对审美本体所做出的艺术诠释。字体之美,不仅是体现在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字体本身就是一种内心写照,是由心而发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7.
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就像黎明时分,正处在转折与过渡期,是市场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市场的规则与秩序也处于正在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刻。画家和画廊,作为艺术产业链上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相似文献   

18.
字体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和视觉审美。通过字体与平面设计的历史渊源,字体设计的变迁,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原则,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说明了字体在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个体的字体创意与字体的版面编排。所以说好的字体创意与版面编排无形中创造了平面设计中视觉的亮点,进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奈氏幸福     
约翰·奈斯比特出了新书《定见》,回满20多年,奈氏当年的《大趋势》全球共销售了900多万册,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达两年之久,和当时引进中国的《第三次浪潮》一起极大地冲击了当时人们的心灵, 不知有多少年青学子为书中描写的未来激动不已,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相似文献   

20.
程振登同志当条财司司长的时候,我们一起出国考察国外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当时感觉到,他们有好多政策,我们可以学习探讨。我当时印象很深的是,有些国家规定在税前利润当中,企业可以拿出1%来支持文化事业、科技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一笔资金一些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风险投资基金比较成熟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