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文以盈余可靠性维度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检验管理者报酬契约中的会计监督作用是否存在、其受到公司股权特征制约或促进的程度以及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整体情况看,上市公司盈余的低可靠性对管理者报酬—会计业绩的敏感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说明盈余质量影响了管理者报酬契约中的会计业绩度量。(2)政府机构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缺乏监督经理人的剩余索取权激励,在管理者报酬契约制定中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监督重视不足。(3)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增强了盈余可靠性影响管理者报酬—会计业绩敏感性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在监督激励管理者方面的“治理协同效应”。(4)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之比对盈余可靠性影响报酬—会计业绩的敏感性程度产生削弱的影响。(5)盈余的低质量使管理者现金报酬的激励效果受到制约,在管理者报酬契约中针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会计监督,增强了对管理者进行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关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重点关注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及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通过对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推行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研究,对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创业板市场上2009-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发投入、董事会治理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能显著促进企业业绩,且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董事会会议强度与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但是对两者关系没有影响,独立董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具有负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姝勋  董艳 《金融研究》2020,477(3):169-188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授予高管的期权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和并购规模。缓解代理问题和提升风险承担是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激励对象异质性会影响期权激励的效果,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倾向和并购规模的提升作用在管理者年龄较高、管理者任期较长以及管理者相对薪酬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此外,期权激励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最后,本文还发现期权激励提升了企业并购的财务业绩。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有关期权激励效果方面的文献,而且对于理解企业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对管理者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动机、决定因素以及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财务行为的影响的主要文献进行回顾性的综述。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将阐述管理者股权激励的涵义,介绍管理者持股与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盈余管理的关系、公司管理者持股与公司股利政策行为及其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所发现的经验证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现状将是本文实证研究设计的基础。己有国内外文献的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24,自引:0,他引:124  
谷祺  于东智 《会计研究》2000,26(11):31-36
EVA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CO.)所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它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本文对EVA的理论渊源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 EVA指标对GAAP的相应调整、EVA标准的制订及与 EVA相关的激励制度,希望能对构建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管理者报酬契约是以业绩衡量为目标导向与评价标准的治理契约,签订管理者报酬契约的关键在于确定业绩衡量的标准。在经理人的业绩评价中,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回避的评价因素。本文提出报酬契约的会计信息质量鉴别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并对盈余可靠性、及时性、稳健性和持续性质量进行具体分析。盈余质量在这四个层面的提升,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会计盈余业绩在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作为业绩度量指标的不足,提高会计信息治理作用,使会计业绩在对管理者制定报酬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而公司治理中有关股权激励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股权激励作为缓解企业代理关系双方利益分歧的方式之一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运用,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本文仅以国内相关研究为基础,对股权激励动机、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效果、股权激励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选用2008-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了拥有不同特质的管理者对负债融资行为与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对企业价值有正面的治理效应;管理者为男性、教育水平越高、任期越短、有财务相关工作经历时,越容易出现过度自信,也更偏好使用负债融资,其中管理者性别、教育水平、工作经历更是可以显著提高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和国有公司相比,非国有公司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更好;非国有公司管理者教育水平、工作经历与负债融资的正相关更强,也更能显著提高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者特质和企业融资研究领域的文献和经验证据,而且也表明了在研究负债融资对企业价值的治理效应时,管理者特质和公司的产权性质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企业业绩评价的热门话题得到了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评价主要是以财务指标的会计数据为基础,其反映单一,被动,不能主动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利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在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的企业业绩的指标体系,量化了对企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因素。将帮助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表现以及其未来的经营和管理战略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