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讲用了无线移动终端这个词是指包括手机,智能手机,未来多功能多业务手机等的总称。大家知道固定电话的终端叫做座机,指放在办公座上的电话终端(早期)。而有了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后,人们就把那在手里随身携带的话机叫做手机。但到了今天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甚至计算机的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  相似文献   

2.
前言 本讲用了无线移动终端这个词是指包括手机,智 能手机,未来多功能多业务手机等的总称。大家知道 固定电话的终端叫做座机,指放在办公座上的电话终 端(早期)。而有了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后,人们就 把那在手里随身携带的话机叫做手机。但到了今天手 机功能越来越多,它可以摄像、拍照,可以有PDA、MP3 甚至计算机的功能,它也可以看电视,下载视频节 目,还可以做电子钱包或成为电子商务终端。未来它 还可以成为主人身份的证明,代替身份证、护照、信 用卡等。如此发展下去,再把它叫做手机就不恰当  相似文献   

3.
宋俊德  王劲松 《当代通信》2006,13(1):110-112
目前市场上很多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计算功能,终端上可以运行Office、Realplayer等字处理和多媒体软件,字处理和媒体播放功能轻而易举地在终端通过软件实现,并能实现媒体共享,Java游戏也可以通过Internet或OTA等方式自由下载到终端上,运营商发布的智能卡不仅能存储用户信息,还可以携带业务……配合终端外部硬件接口的标准化,终端之间的互通以及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也变得轻而易举。这些强大而相互兼容的功能之所以能有今日,是多年以来终端和业务发展的积累结果。  相似文献   

4.
引言目前市场上很多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计算功能,终端上可以运行Office、Realplayer等文字处理和多媒体软件,文字处理和媒体播放功能轻而易举地在终端通过软件实现,并能实现媒体共享,Java游戏也可以通过Internet或者OTA等方式自由下载到终端上,运营商发布的智能卡不仅能存储用户信息,还可以携带业务……配合终端外部硬件接口的标准化,终端之间的互通以及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互通也变得轻而易举。这些强大而  相似文献   

5.
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动向 从广义上来讲,按照业务提供的技术方式以及对终端的要求的不同,可以把移动增值新业务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业》2003,(12):70-70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层出不穷的移动新业务和新应用。而只有支持这些新业务新应用的移动终端及时推出,才能够与业务创新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彻底激活整个应用价值链,使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乃至终端厂商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移动终端体系架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不仅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上网,使用多种多样的数据业务。多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的成熟技术也出现在了移动终端上。今天的移动终端很多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无线电话,而是集通信、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本文分析了移动终端的硬件平台及软件系统的架构,并提出了对未来移动终端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最为直接,其价格的高低、款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功能的强弱、操作的难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运营商移动业务的发展以及用户对运营商的认知与评价。随着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随着语音业务的下滑,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市场上增值业务的种类日益丰富,而增值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终端这个载体。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终端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现有移动终端与用户需求以及移动增值业务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 最近在瑞典举行的ESSCIRC2000会上,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发表了题为“未来属于无线方式”的主题讲演。他指出:“对手机及便携式终端的多功能化要求将促进技术的发展”。其主题讲演的内容展现了便携式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月11日,前身为3GSM世界通信大会的移动世界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800多家参展商和230余位业界CEO、高层人士的演讲,诸多移动通信的最新产品和应用,使得这一盛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而从展会中最受关注的移动演进技术LTE、WiMAX到最吸引观众的移动业务手机电视、移动视频、手机导航,从硬件设备无线基站、核心网络到软件设备多媒体业务平台、手机平台,无论在产业的哪个环节似乎都在告诉着我们,在信息通信业发展大潮中,移动与宽带注定“相遇”,宽带化、融合化越来越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移动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公司、软件生产商以及信息提供商都希望在产业链中寻求更多环节的话语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也在不断演变发展。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的提高和终端功能的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固定与移动融合(FMC)是指网络的业务提供与接入技术和终端设备相独立,其目标就是同样的业务可以由各种接入网获得,使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获得相同的业务而享受相同的服务。FMC并不一定意味着网络的物理融合,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点和终端无关,允许用户从固定或移动终端通过任何合适的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融合已逐渐成为通信的主要趋势,FMC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移动通信网应用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心正在逐渐从单一话音业务向数据与话音相结合的业务发展和演进世界各国的运营商正逐渐成为话音、数据乃至多媒体业务相互结合的综合电信业务运营商。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也纷纷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速率更快的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其中最典  相似文献   

14.
陈自力  林鸿 《当代通信》2006,13(9):77-79
固定与移动融合(FMO)是指网络的业务提供与接入技术和终端设备相独立,其目标就是同样的业务可以由各种接入网获得,使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获得相同的业务而享受相同的服务。FMO并不一定意味着网络的物理融合,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订阅的业务与接入点和终端无关,允许用户从固定或移动终端通过任何合适的接入点使用同一业务。融合已逐渐成为通信的主要趋势,FMO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从接入网的定义出发,无线接入技术应包括移动无线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两大部分,它们都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在这里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手段来实现连接。  相似文献   

16.
3G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掀起了一场终端革命,移动智能终端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和电子商务的服务平台以及移动网络资源最重要的枢纽。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称“苏州移动”)作为江苏移动3G终端发展的先锋部队,积极做大TD终端规模,实现了苏州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电信网络未来的发展来看,语音无线化、固网宽带化是大势所趋,移动对固网语音业务的分流是不可逆转的,固网的宽带业务是一个亮点。宽带业务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但视频业务始终是宽带业务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宽带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是在在围绕如何在网络上承载视频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在结束了长达11个月的试用期之后,开始了正式商用。这是中国移动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中继移动梦网之后的再次重要布局。 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飞信”连通了互联网与移动网,可实现多平台多网络无缝沟通,具有功能更强大、沟通更自由、安全性更高的特点。据介绍,“飞信”可支持多种终端接入及信息在不同终端之间的互通。中国移动对该项业务寄予厚望,欲将其打造成以即时通信为基础,集游戏、音乐、视频、网上营业厅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也借“超信”、“灵信”等业务进入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的涉足,一方面为自身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业务支撑,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即时通信市场格局,推动即时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俊德 《当代通信》2003,(15):14-17
一.从“手机”到“手持移动终端” 当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系统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系统飞速发展和获得广泛应用的时候,人们手持的设备通称手机。它是一个以语音通信为主的终端设备。但是当移动通信进入第2.5代(GPRS,CDMA20001x)时,手持设备不再仅仅可以做语音通信,还可以实现数据和图像通信。随着第三代的到来,传输速率的加快,在这个手持终端上人们能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它为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移动无线数据的应用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技术和业务方面说,由广为接受的移动短消息(SMS)开始,进一步扩展到多媒体短信、多媒体邮件、WAP、Java、Brew、定位及位置服务、手机支付,以及采用GPRS、CDMA 1x、WLAN等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及应用;从涉及的领域讲,由针对大众用户的信息传递、娱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