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标准联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在国际上技术标准联盟具有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我国一些地方经过初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技术标准联盟组织模式。在标准化运作上,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标准联盟要实施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标准化;推动标准开放和技术兼容,吸收尽可能多的企业加盟;影响消费者预期,扩大用户基数;寻求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关系密切,港口的战略定位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影响重大。文章通过分析辽宁港口存在的问题,确定差异化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并采取股权参与投资的混合方式,以确保联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制定辽宁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确保港口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以达到提高整体竞争力,带动各港口城市发展,促进辽宁省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概述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共性和差异性,得出两者有较强的关联性。产业集群为供应链联盟的组建和动态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基础,供应链联盟则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调节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标准的迅速发展,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作为市场需求的风向标,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及其技术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行业需求,实现标准和知识产权的有效结合,并在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结构、保护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刺激和引导的作用。技术标准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许多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市场环境正由渠道战略、营销战略导向的市场慢慢转变成以技术标准和技术产业联盟为导向的市场。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对技术标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技术标准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中建立长期的技术标准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集群的创新效率。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标准合作的必要性出发,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标准的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标准合作关系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中建立长期的技术标准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集群的创新效率。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标准合作的必要性出发,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技术标准的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标准合作关系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了对产业集群的本质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结合辽宁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现状,对辽宁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辽宁应该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进行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优势的产业集群;打造强势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产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实现区域经济了腾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技术标准联盟是推动标准发展的重要形式,研究其组织和治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别对AVS和闪联联盟的组织形式、专利政策和政府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技术标准联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一些产业上也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聚集特征,然而,集群规模小、集聚度不足、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剖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集群布局、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旨在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联盟是建立在开拓市场、标准制定和共担风险等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集群模式,集群内企业能够共享联盟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从网络和价值链两个方面实现机制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经之路。基于山东产业区位和中国工业化现状考虑,在齐鲁软件园区内部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类矩阵制组织结构和临时组织单元,利于外包等国际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型创新组织形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参与主体为联盟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在联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首先介绍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本内涵,重点分析了辽宁省高校参与联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在参与联盟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的具体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战略联盟就是一种能有效缓冲不确定性的中间组织,而联盟治理结构的选择又是战略联盟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不确定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联盟内外部不确定性和不同治理结构的特点,从不确定性、企业态度和企业行为三个层面展开,提出战略联盟治理结构选择的分析框架。最后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银保合作模式的演变进行印证,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产业结构分工及状况如何会必然直接影响其发育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因此科学合理测度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辽中南城市群2009年产业结构与分工状态,得出结论:①宏观层次上,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总体相似程度较高,产业结构地域分工不明确;②中观层次上,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虽然明显,但产业的地域分工已经开始显现;③不同产业与辽中南城市群的相似程度不同。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实践上为辽中南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案例,基于中心城市服务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分析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定量指标测度目前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研究认为,尽管目前辽中南城市群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占主导,但服务业发展迅速;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服务产业整体相对落后于京津冀等区域;基于区位商和城市间服务业联系强度测度的结果显示,辽中南城市群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已出现差异化趋势,城市群内部服务业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单极化特征明显。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推进该区域服务业一体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网络形成与演变路径的社会性质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制度结构层面中所嵌入的社会资本(信任类型)视角入手,探寻不同社会信任结构对企业网络组织外在形式的多样性特征与升级演进路径选择的作用机制及内在机理,得出结论:社会制度层面的信任关系与信任结构通过交易成本与治理机制途径,深刻影响乃至决定该社会经济体中企业网络组织的外在形式与升级演进路径。关系型信任偏向的社会结构适于发展企业集群与外包(下包)制类型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而制度型信任偏向的社会结构有利于虚拟组织与战略联盟类型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演进进程中,社会制度所内涵的社会资本与信用体系的变迁与构建是核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港口物流园区联盟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分析港口物流园区联盟合作的动因出发,研究港口物流园区联盟伙伴及联盟方式等问题。港口物流园区的联盟伙伴可以是港口产业集群中包括港口、航运、物流、货主、临港工业区在内的一方或者多方,联盟的方式可以是非正式的,也可以是契约性的、股权参与的、合资的,还可以构建虚拟企业等,文章以期对港口物流园区联盟的发展起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note addresse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processes in high-tech alliances, focusing on the content and role of formal contracts. Contract research is strongly heterogeneous, that is, many different paradigms, concepts, definitions and measures exist. We discus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contract research and primarily argue that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pay ample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as the written contract might be just a standard form written by lawyers who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high-tech alliance. We also propose a wide view of contracts and emphasize that contracts might have different functions depending on the role that the contract plays in the relationship. In so doing, we review the most common research methods, i.e., surveys, meta-studies and longitudinal case studies, and suggest that the latter offer the most promissory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alliance contract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While researchers in alliance management have identified the duality of cooper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lliances, comparative governance scholars have not yet developed a coherent framework for relating the costs of cooperation to governance cho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eory of cooperation cost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joint task complexity, interpartner diversity, equity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n the perception of alliance value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hybrid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tolerance frontier is used to predict conditions for alliance failure both ex ante and after formation, as well a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n alliance will evolve once formed. The framework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structuring and subsequent changes in the NedCar alliance between Mitsubishi Motors and Volvo, an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