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庆 《世界经济文汇》2008,82(1):93-1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集体所有的农地制度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具有制度建设上的“自下而上”、具体安排形式的多样性、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弹性以及公平优于效率等特性。本文在回顾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变的进程之后,认为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从变革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这一层次入手。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的改革设想: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特区经济》2007,(8):137-138
本文设想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从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具体运作办法、实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现实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过渡和实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对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增收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占峰 《改革》2004,(5):75-79
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地制度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虽然产生了巨大绩效,但蕴含着的制度缺陷,目前已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次突破性重大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理想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呈现出制度上的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即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与农地使用权市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捷 《特区经济》2005,(1):171-172
一、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用土地产权的一次重要变革。但是,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到底应该是国家、生产队还是村,含糊不清。产权不清晰必然带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杨小凯、王建国和威尔斯(Yang,Wang and Wills,1992)证明了产权界定对人均收入的直接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胡琦 《北方经济》2009,(14):11-11
本文简要研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想的确立过程,其创新之处在于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在转型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历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两田制”、规模经营和“四荒地”拍卖等制度创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此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公社时期有名无实、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关系,是农地产权制度的一种创新和集体所有制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熊玉娟 《特区经济》2009,(10):27-28
本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出强化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的农村制度变革。源起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的一次自下而上的制度变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目标追求。今天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变革同样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既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WTO背景下,如何在长期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朱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界定农地产权,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以及构成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其他权利,如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抵押权等。家庭联产承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是由于现行产权制度规定土地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种不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地位,实质上是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的关系问题。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导致的小农经济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动力,反而变成了一笔负担。因此,对于现行土地改革必须在完善的配套措施下,明晰土地产权,实现土地私有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惑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上世纪80年代的始于土地变革、带动农民组织创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中国现代改革史上农业第一次革命,那么,现阶段各地蜂拥而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有可能是起于农民组织创新而带动农地变革的新一轮农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分成制效率的基础上,认为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取决于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通过交易成本、监督成本以及使用权深入分析现存农地产权制度低效率的原因,指出国有永佃制是目前理想的改革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明基 《发展》2010,(4):32-3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又是土地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合理的农地制度安排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是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