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如何更好地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现今我国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及手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希望我国建筑师尊重本国国情,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并以低造价低技术的方式创造出具有各地区的民族特定文化内涵乃至心灵体验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3.
杨睿 《城市建设》2010,(6):448-448
文章以如何更好地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现今我国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及手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希望我国建筑师尊重本国国情,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并以低造价低技术的方式创造出具有各地区的民族特定文化内涵乃至心灵体验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技术、自然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体现我们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发挥出其潜在的材料表现力,获得崭新的表现形式,使建筑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结合现代流行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既符合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流行潮流的时尚服装。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服装设计中该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呢,本文对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探索和运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文化、技术、自然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在体现我们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在新的时代下发挥出其潜在的材料表现力,获得崭新的表现形式,使建筑体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况.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同时,要妥善处理对待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经历长期的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早已根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之中,虽然有负面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不能抛弃,不能一成不变地加以保留,更不能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取代现代文化.批判的继承,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要更新观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适用时代发展要求的成分,形成有利于传统文化创新的有效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道教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域性道教建筑特色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解剖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都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从老君洞建筑发展特色角度,分析地域性道教建筑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探讨道教建筑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着城市滞后化严重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城市,就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群,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竟可能多的提取出来,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群体。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然后重点分析了从建筑群轴线、单体建筑轴线以及院落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元素表达,最后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传统形式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特色的整治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条件、人文传统、地域性、标志性建筑、有特色的街道、环境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景观特色形成的条件,讨论了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完善的基本原则,认为城市景观特色的整治与创新应结合城市区位和地形条件,吸收地方风格和民族文化精华,正确处理城市景观特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街道空间节点处景观特色的规划建设,创造城市景观特色与个性,制定城市景观设计规划,建立景观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本国传统文化构筑氛围里的人们,本民族、地域的习俗理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审美观,深入到他们心理结构深处,成为一种心理定势.那种带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产品焕发出来的亲和力更易打动观者,产生交流和沟通.因此我们现代设计人员应把目光聚焦在民间地域文化上,探索民间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汇点,形成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使不同地域具有其标志性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成为城市文化重要的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13.
罗辉 《当代经济》2010,(17):64-65
中国传统文化衍生了很多的视觉元素,被很多商品的包装加以运用,具有传统特色的包装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的包装设计应该考虑到社会的时代特点,将产品本身和传统文化包装形式完美结合,注意传统商品的现代感设计和现代商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加强绿色材料的应用,创造有利于生态的包装设计形式,增强商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新建筑孕育诞生,回顾中国建筑走过的道路,就现代建筑发展作必要的反思,温故而知新,不仅对目前的工作和学习是一个启示也是有益于未来的建筑创作.研究这些内容在我们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对我们保护、继承、发展中国本土建筑特色有着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泉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泉州就是闽南最繁盛的地区,曾有“海滨邹鲁”之雅称,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遗存尤其丰富和瑰丽多姿。泉州古城的地方建筑特色与城市风貌,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理念和风格,又融汇了多种宗教和外域文化,直到今日,仍然以其独特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泉州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倡导和谐、崇尚道德的特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当代,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其现代价值,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生和消亡都是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后现代建筑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思想下产生,是源于人们会现代建筑的一些不满和期待.现代建筑蓬勃发展,走的是一条技术至上的道路,建筑风格是浓郁的工业色彩,给人一种冷漠、缺少人文关怀、遗忘文化传统的感觉,后现代建筑正是在这一思潮中产生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分享对后现代建筑的理解.从建筑语言和审美特征入手,探寻后现代建筑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作为具有鲜明文化性、公共性的建筑,它应当给观众带来建筑上的审美享受,更应通过建筑的外观形象激发观众对展示内容的联想.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集智慧和情感的封箱之作,在充分满足了其功能性的同时.更以建筑中的中国古典韵味征服了观众.新馆的外观形象与展示内容相辅相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为后来人设计新中国风建筑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的运用,归纳总结出新馆建筑中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探索新馆建筑对新中国风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间由于政治、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域文明存在着差异。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作为一个地区文明和文化成就的印证,它的存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地域文明与建筑结合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中小城市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的城市化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地理条件、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有利于中国中小城市建筑发展的道路。"适宜技术"源于乡土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经济实用性,它是复杂的技术革新与传统文化的复合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非常适合中国中小城市的建筑建设,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日本文化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文化做了简要分析,并进而以住吉的长屋为例,分析安藤忠雄在这个设计中是如何时日本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