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结构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步入新世纪后,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借贷双方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形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两大账户的大量盈余.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双顺差的局面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并且,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策烙印,双顺差的形成和发展持续性的趋势明显,推断2013年后短期内经常账户差额有占国际收支差额大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泛滥、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美元高估需要贬值(相应表现为人民币相对美元低估从而面临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外部不平衡。本文评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FDI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认为资本和土地市场扭曲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对研究经济体的内部结构和对外联系意义重大,是理解一个经济体宏观状态的重要指标体系。本文旨在运用统一的、标准化的国际收支项目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国际收支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甄别和估算,形成了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至1948年共计398年时间跨度、完整的中国国际收支表,并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国际收支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做的工作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格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情况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0):40-45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7.
《时代金融》2017,(23)
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反映了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经济政策和外汇管理体制不断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外汇管理局1982年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2~1993年的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与逆差互现阶段,1994~2013年的持续双顺差阶段与2014~2016年的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阶段。笔者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经常项目跨期理论,运用一般分析和项目分析方法,对这三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和一些特例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联系密切,受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低位,资本项目可能小幅逆差,未来趋向于总体均衡的基础将更加具备。在宏观调控中既要考虑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也要把握国际收支的格局演变。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利不利,也难以持续。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看,经常项目小幅顺差和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是我国的较好选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应以抑制出口作为主要手段,应当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并加大进口力度,同时着力疏通资本输出渠道,实现\"经常项目小幅顺差、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总体平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显著的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FDI是直接进入一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权投资,它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FDI发展速度与增长规模的考察,着重分析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根据国际收支状况的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与国际收支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逐年增大.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潜在风险,进而合理高效地利用外资,能够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收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当前的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滞留境内存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总量规模相对于国家1.53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来讲,仍处于适当可控的范围之内,可以考虑将外方利润留存监测纳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外汇监管,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国际收支平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昌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6):44-50
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顺差型失衡,金融账户连续十几年的巨额顺差是造成这种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我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最佳选择应是在减少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特别应注重加强多渠道的对外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14.
论外贸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和回报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芳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2):74-77
刚刚经历的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收汇风险问题: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平衡风险和回报的能力,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交易的风险评估手段落后,经常采用主观判断决策。为此,笔者提出,外贸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根据风险和回报相匹配的原则,准确评估风险,采取不同的贸易结算工具、运用不同金融工具和风险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拥抱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影响着各国金融市场秩序、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结构变动。我国资本流动的结构、规模和速度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本文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的、历史的、整体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我国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70年资产负债表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演进过程,资产负债表的名称、表式、项目、编制基础和编制方法经历了巨大变化,但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背后的权益、责任及其平衡关系的本质始终未变。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现实需要是资产负债表演进的直接原因。现实需要催生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国家资产负债表,这些新型报表当前难以直接反映核算对象的权责利关系,只是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应遵循资产负债表发展规律和科学要求,积极探索新型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19.
20.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