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6)
本文以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价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产生的原因、造成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波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人民币定价权方面,在岸比离岸人民币更具有定价权;同时在中国逐步推进外汇制度改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逐步脱钩的背景下,在岸与离岸人民币的价差将进一步缩小,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最终将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汇率出现双向波动态势。本文通过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人民币离在岸汇差波动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市场条件、预期偏好和汇率政策改革均会对人民币离在岸汇差波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汇率价格体系不断地完善。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GARCH(1,1)模型,研究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对离岸汇率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NDF汇率对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较弱;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即期汇率未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比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利率平价的成立情况,探究我国2015年汇改制度改革的政策有效性。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未达到较高的发达水平,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非抛补利率平价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改之后利率平价基本成立,而在汇改之前则不成立,说明"811"汇改政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探究了中美两国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其中美国的影响程度是中国的四倍。因此我国虽然汇率制度的市场化程度在"811"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美国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民币是否具有避险属性引发关注。本文将反映投资者避险情绪的恐慌指数以及货币期权风险逆转共同纳入货币避险属性的研究中,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的避险属性。结果发现:在岸人民币具有较高的避险属性,在新冠疫情期间可有效规避全球汇率风险,在欧债危机期间可有效规避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避险属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岸人民币避险属性更强。基于此,应持续推进稳增长措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有深度、广度的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化外汇市场改革,有效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借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助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安全网络中的影响力;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督体系,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7.
《商》2015,(4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汇聚了大量的离岸人民币。香港离岸市场成为投机者的天堂,对存在的人民币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的汇差进行疯狂的套利活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汇率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外汇市场微观理论认为,指令流作为连接微观市场和宏观市场的桥梁,是外汇市场交易者获取内部信息的重要源泉,能够反映市场参与者对短期汇率的态度。选择2004年2月至2017年6月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指令流、香港人民币资金存量等月度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宏观变量经由微观变量指令流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结果显示:宏观变量会在短期内显著影响指令流,并经由指令流影响汇率价差,但汇率价差的变动受指令流的影响较小,受自身滞后二阶和人民币资金存量滞后二阶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加快进程,离在岸间利差促使套利的发生,利差与汇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溢出效应,不同期限品种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文章将离在岸隔夜、一月期、三月期、六月期、一年期的利差与离岸汇率进行整理,并运用GARCH-BEEK(1,1)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六个月期利差与汇率间没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外,其余期限品种均体现出不同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理论、汇率形成机制的演进以及各个市场相互之间的引导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期汇率走势反映了即期汇率的走势,离岸市场对于在岸市场具有较强的引导关系,而在岸市场对于离岸市场的引导关系则不是十分显著。最后再结合我国外汇市场的现实情况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控制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差在合理水平是保障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以香港人民币市场为代表,运用时变转移概率Markov模型研究了2011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内地与香港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区制特征和区制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汇差表现出显著的区制特征,在大部分时期内,汇差处于"正汇差-低波动"区制,这一差值可视为资本管制和内地与香港人民币市场结构差异对入境资本征收的"托宾税";在考察期的其他时段,汇差则处于"负汇差-高波动"区制;(2)汇差在区制间转移的概率受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境内外利差水平的影响,其中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扩大会促使汇差扩大,保持或转入"正汇差-低波动"区制的可能性提高。货币当局可以将影响人民币预期与调节利率水平作为管理境内外人民币汇差、稳定人民币币值和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的备选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汇改以及国际化的推进,本文探讨中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8月至2023年6月的中美EPU指数与人民币汇率数据,基于时变视角的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EPU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金融风险、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时,美国EPU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骤升;第二,中国EPU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短期显著、长期同步现象;第三,汇改后中美EPU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强度更大。结合当前经济环境看,本文认为降低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汇市场和经济稳定的冲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将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内生化,合理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正相关,也与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正相关。在给定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取决于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当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较高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交易者进入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采用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的无抛补利率平价进行实证检验,间接测度了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数量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的数量较多,且随着2012年4月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噪声交易者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由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CNY)、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市场6个月期汇率(NDF6)及1年期汇率(NDF12)、在岸远期6个月期汇率(DF6)及1年期汇率(DF12)组成的人民币汇率系统.然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GARCH模型等分别从平稳性、协整性、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系统内的在岸即期汇率、离岸即期汇率、在岸远期汇率和离岸远期汇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NH对CNY存在报酬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CNH、CNY、NDF6和DF6间的关联性可能大于CNH、CNY、NDF12和DF12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811汇改"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宽幅波动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在错综复杂的汇率形式变化下,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变得越发重要。文章结合自身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主题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龙佐佳 《商》2015,(3):175-176
本文分析了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在岸人民币市场利率联动的机制,并运用VAR模型等定量的方法检验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联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利率联动效应已经初步存在,但存在较明显的单边效应,在岸人民币市场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有显著的引导关系,反之不成立。据此,本文认为应从提供足够的离岸人民币存量、促进离岸人民币需求从投机转向投资等方面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还应从政策层面逐步放开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3年6月23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人民币离岸和在岸货币市场利率的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手段,研究了人民币离岸和在岸货币市场利率的价格引导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离岸和在岸货币市场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不存在显著的引导关系,主要是由于离岸和在岸市场割裂所致。由此,本文提出了发展离岸货币市场、增强在岸货币市场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岸与在岸的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之间开始有均值(或波动)的相互影响。该价格信息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为:两个市场之间存在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均值溢出效应不太稳定,波动溢出效应相对稳定;内部因素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价格信息传导的方向和作用,而外生冲击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当期升值较快的市场往往会主导均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是由受政策预期影响的在岸市场所主导;利好消息会减少离岸市场的波动,但会加大在岸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17日的银行间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文首次使用波动率回归拟合的方法,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改进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程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收集和构建10项宏观经济新闻后,本文发现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变化的情形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显著减弱。当货币政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市场对未来政策判断的分歧加剧,进而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不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央行的汇率沟通,可以发挥其对宏观经济新闻的补充作用,同时增强市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新闻的人民币汇率效应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为货币当局进行有效外汇市场干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本文围绕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若干个方面对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