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7月8日,人社部发文《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这是积极配合"十三五"规划,努力争取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的重要表现。我国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需求方面关注度很高,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针对供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文章立足供给层面,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思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文章研究发现,影响供给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包括床位数量和质量、职业人员队伍以及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料护理问题的长远性制度安排,其实施意味着传统的"五险一金"将变为"六险一金"。北京市2016年开始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因素,导致试点过程中存在保障对象范围不全面、居家照护资源未充分调动等问题。以东城区失能老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和失能等级是影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的显著因素,借此从保障对象、资金支付和待遇标准三方面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社部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初步解决了参保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但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保险需求。以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商业保险公司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把商业补充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基本护理保险的有益补充,成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逐步建立多层级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护理问题的普遍化、家庭模式的变化和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以及既有老年护理服务政策的局限性等原因,日本于2000年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覆盖对象与责任机构、等级认定与服务提供、资金来源与待遇给付等方面。日本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评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深入分析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模式、深入研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步骤。  相似文献   

6.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定点专护机构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应对家庭照护资源不足、社会保障支持欠缺的重要政策.该制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试点地市的实践经验.通过对青岛市、潍坊市和聊城市6个定点专护机构16位被访者进行实地访谈,探讨医疗专护制度的运行模式特征.结果表明,定点专护机构以基层单位为主;除青岛市外,试点地市的目标人口仅覆盖职工医疗保险,且均存在户籍限制;服务项目排除生活护理,抑制了照护服务需求;生活护理管理模式影响专护服务质量;结算标准比例与不断变动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吻合.探讨生活护理员的管理模式、筹资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及政府多部门协同是解决上述问题,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国家开始试点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背景,分别以青岛市和日本为例,对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的服务需求评估和等级评定方式进行了讨论与比较。研究发现,虽然青岛市的长期护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起步最早,但其需求评估环节在目的、主体、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与日本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国家层面应探索开发一套全国统一适用的需求评估工具,在制度正式建立之初便保证标准化水平与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绝对基数大、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多、生活质量下降、护理费用不断上涨,亟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文章通过分析国外相关国家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逐步发展,护理服务需求由个别家庭需求转化为社会公共需求,政府有责任且有能力通过强制手段满足公共护理需求,保障失能人口权益。我国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在参保对象和资金归集、筹资渠道和主要资金来源选择、主要筹资方式探索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和资金归集中的主要问题是参保筹资对象覆盖不全面、资金筹集过度依赖医保基金、失能水平界定模糊、保障对象范围狭窄、待遇支付水平有限等。应逐步扩大参保筹资对象覆盖范围,推动资金筹集向多元化、独立化方向发展,建立统一、科学、量化的失能评定标准与护理等级,规范待遇支付方式,适度提高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典型国家业已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概况,并将各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进行比对分析,剖析不同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模式间的同异,提炼出可供我国借鉴之处,最后提出引入政企合作模式,发挥政府、企业和护理机构三方力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参保人群具有指向性,其保障范围清晰划定为失去自理能力和行动能力而无法照顾自己的老年人。近些年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走高,护理资源紧张,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与日俱增,如何提高长期护理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愿望,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武汉市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也导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医护人员和专业机构缺乏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武汉市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政府支持、89所高校的智囊支持、其他试点城市的经验借鉴都为武汉市建立该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养老体制本身的缺陷、长期护理福利资源的缺乏等问题,武汉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商》2016,(6)
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家庭规模的逐步变化以及身体或心智不健全老年人比例的增大,急需一项针对老年人尤其是患慢性病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以及在对国际上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在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力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规模小型化以及少子化的问题,需要探讨一种适合青岛市人口结构与文化特质的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2012年以来开始探索实践,于2015年正式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此后有护理需求的人数逐年上涨,五年以来,青岛市医疗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着保险资金来源单一,护理人员匮乏,等级界定不明晰等问题。为此,从人口变化及文化特质角度分析医疗护理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完善护理保险体系,细化护理等级,重视预防的作用,扩大供给主体,让多元化组织参与到老年人护理队伍中来,从而促进可持续性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慧  王菲 《商》2014,(37):69-69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患慢性病和失能的老年人规模越来越大,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分析其必要性并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失能人数的增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文章根据我国现状,并借鉴国际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提出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议,包括参保对象、责任机构、资金筹集、资格评定以及待遇给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在1999年也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龄化并呈加速趋势.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看护功能日益削弱、城镇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不足.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城市的居家养老护理保险与农村的老年护理救助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从价值支持、意识形态支持、成本支持与路径支持上论证了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在1999年也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龄化并呈加速趋势。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看护功能日益削弱、城镇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不足。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城市的居家养老护理保险与农村的老年护理救助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从价值支持、意识形态支持、成本支持与路径支持上论证了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何希 《商场现代化》2009,(19):28-29
人口老龄化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接受长期的护理服务,而传统家庭护理功能正逐渐削弱,老年人护理费用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迫切需要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借鉴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经验,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护理保险及其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日本公共护理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问题的紧迫性。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培育护理产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低水平、广覆盖、经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