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娜 《现代商业》2023,(11):31-34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给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汽车产业中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够改变传统汽车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情况,以此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新能源汽车实质上就是传统汽车的延伸发展,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电机等零件,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系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缺乏了编制模型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最后利用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已经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到"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中,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研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态势,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国内产业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其现状出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最后结合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柳钦 《中国市场》2010,(20):84-93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产业链已深度融入全球专业化分工体系,疫情蔓延与主要汽车产销国高度重合造成国内外停工停产与需求下滑,增加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电控设备"断供"的风险,但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大量跨国车企入驻、欧洲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重构契机。本文结合疫情与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产销和进出口数据,深入剖析新冠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机遇,针对性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快国内电池优势产业布局欧洲等重要市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带动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2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应运而生。近年来,全球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且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1]。本文主要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总结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基于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和国外的比较,总结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能源汽车对资源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的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现行税收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目前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优化策略,从而为常州市政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有利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提升新能源车企的产业竞争力,更好地推动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路径,也是未来汽车产业的走向。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能源的日益紧张,发展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成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面对能源危机的共同选择。实现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是在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技术水平、产业化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在对这些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风险规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欣  王蒂  郑维薇 《商》2014,(4):226-226
本文将从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出发,综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结合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之处,从财税政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采取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增长动力,对引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江苏省优势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形成,给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江苏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存在着总体布局较'散'、整体实力较'弱'、单个体量较'小'的问题。江苏省可以从培育新能源汽车优势企业、引入新能源汽车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大新能源汽车创新力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强市资源集聚水平等角度,培育新能源汽车'独角兽'企业。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采取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刘玲君 《商》2014,(39):244-244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进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起步较早,发展各有侧重。欧美发展的侧重点是降低汽车对燃油的依赖性,日本的侧重点是确保能源安全,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我国的侧重点是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由于我国人均电动汽车保有量以及新能源渗透率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占据了两个重要的增长驱动因子,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重量级市场必在中国。同时,我国也是环保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碳中和要求我国建立新的能源系统,解决交通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包括对新能源汽车一系列的减少补贴的政策。在这种国家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家政策落实的方式分析今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并从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展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转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与实际意义进行阐述,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针对市场营销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情况下,为了使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并且符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不利于汽车产业水平的提高。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提出意见,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人类开启的重要议题。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作为全球各国的核心发展战略被有效应用,其全球范围的布局与投入正在逐渐扩大。文章从政策、市场、路线三个层面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大趋势,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该行业的未来路径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