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宝龙 《浙商》2011,(23):50-51
短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第一,浙商的崛起,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一方充满奇迹的热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变戍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高、开放程度最好的省份之一,2010年,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万元。浙江发展能取得如此成就,广大浙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浙商》2007,(12):24-27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浙商大会,每一次到浙江来,我都在想一个问题:浙江省既不是有丰富矿产的地方,又不是国家曾经大量投资的地区,也没有享受到国家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地区,他却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里面除了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有省委、省政府正确的领导以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浙江的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正是在这样一种全民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情中,创造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浙商》2011,(23):54-55
首届世界浙商大会被看成是浙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一次集体自我反思。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浙商面临一次大的调整契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浙商逐渐暴露出了脆弱的一面。浙商探求新的历史使命,其实也是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方向与未来。  相似文献   

4.
徐新桥 《浙商》2006,(7):52-52
浙江是一块蕴藏无限商机的宝地,也是一方孕育和造就辉煌浙商的沃土。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浙江商人应运而生,秉承勤劳、智慧、诚信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从埋头创业到发展壮大,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在海内外打响了”浙商”这个响亮的品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在财富创造还是在精神引领上,浙商对浙江.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影响都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我们深信无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迅速崛起,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浙商文化"。浙商文化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是浙商发展壮大和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然而面临新形势下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继承发扬和培育优化浙商文化,推动浙商和浙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永昌 《浙商》2013,(3):26-27
改革开放二三十多年来,在浙江的大地上成长出一批义一批的企业家,他们从田野乡间走进了城市,他们由农民成为企业家。他们不但从农村到城市,而且由浙江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登上国际舞台的浙商是浙江的现象,更是中国的时代现象。“浙商”是个大群体。它既包括浙江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也包括外地来浙汀发展的企业经营者;既包括民营企业的浙商,也包括国有企业的浙商。  相似文献   

7.
郑宇民 《浙商》2007,(17):32-32
浙商的价值实现是“走出去”,这句话也许会有很多人反对。有很多人认为,浙商走出去会使浙江的经济“空心化”,我却认为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为什么这种“反对”是违背经济发展的趋势呢?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个梯度的转移——东部向西部、密集的向松散的、先发的向后发的。这个梯度的转移就是一个历史的趋势,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浙商: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其未来走向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浙商是当代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创造“浙江现象”的主力军。本文分析了浙商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概括了浙商的群体特征,探讨了浙商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李春 《商业科技》2014,(1):147-147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小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未来的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期能否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还取决于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核心是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人的管理方面产生的效用,实质上就是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充满活力的"浙商"正在成为中国民营经济一部活的教科书。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这些不具地域性和时间性的"浙商精神"正是浙江精神活的载体和生动表述。浙商及其创造的民营经济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样本,浙商已成为国人解读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一种范本,成为浙江的一张崭新名片。因此,对浙商现象的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陈济宏 《浙商》2011,(20):22-23
最近我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华商牛耳经济沙龙,来自长三角的324位浙商、徽商和上海本地企业家等,听了我“浙江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演讲,兴奋者有之,懊恼青有之,场面气氛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9,(17):91-93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浙商》杂志是在展示我们浙商的品牌、浙商的风采。广大浙商都非常喜欢这本杂志。我想浙商有了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基础,未来浙商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5,(4):106-106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浙商”已经悄然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目前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其中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400万之多,境外的有100多万。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有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211亿元,这些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同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综合实力排名500强中.浙商占了188位.居全国之首,在全国的十大民营企业中,浙商占了4席。  相似文献   

14.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400万浙商在省外创业,绽放出绚丽的财富之花。浙商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有目共睹,而社会为浙商提供了丰厚的创业土壤。那么。浙商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创业环境又如何呢?值此本刊联合中国投资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浙江省工商联等举行“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评比活动之际,在征求数千名浙商意见的基础上,本刊特别推出浙商(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5.
《浙商》2012,(22):116-116
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喊出了情意拳拳的‘你快回来!”的呼唤。从此,大量浙商回归浙江这方热土投资创业。“浙商回归”的引进工作已经成为2012年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2012年7月7日上午,“中国陶庄循环经济城”正式开工,标志着又一创业创新项目响应“浙商回归”呼唤而来。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学术)》2011,(7):34-35
在不足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以全国倒数第三的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创造了全国第四的经济总量,民间资本更是雄踞全国前列。回首过去三十年,浙江之所以能诞生这样的经济奇迹,诞生出全国知名的浙商群体,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在于鼓励草根创业,保护草根发展,从而藏富于民,这是浙江从一个资源匮乏省变成经济强省的秘密。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赵洪祝有关富民强省的精彩阐述: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5,(7):34-35
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之上受到隆重表彰的还有9名“回乡投资模范浙商”,他们是由全国20多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浙江各级工商联联合推荐,并经浙商论坛组委会最后评定的。本此评选,希望引导更多在外创业有成的浙商回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健 《浙商》2012,(6):47-49
作为“民资外溢大省”的浙江,一直都在期待亿万浙商资本的浩荡归来。 在今年1月30日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期间举行的浙商回归工程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浙商纷纷表示愿意回乡投资,回报桑梓。当日下午,浙江部分民营企业在浙江省领导的见证下签署了33个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9.
赵洪祝 《浙商》2009,(1):23-2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无论是蓰村改革,还是城镇改革,都与我们浙商密切关联。他们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浙江有了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局面。2008年11月25日,总理到浙江视察时,对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做过概括,说浙江人开拓、创新、坚韧、吃苦、灵活。  相似文献   

20.
《浙商》2013,(3):30-32
世间一切色彩来源于红、黄、蓝三色,在经济绚丽多彩的色彩体系中,我们寻找最为真实的经济底色。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对百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请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作了深入解读,隆重推出2013经济趋势三原色报告:《2013中国及全球经济红皮书》、《2013浙江经济黄皮书》、《2013百名浙商趋势预测蓝皮书》,帮助我们理解2013年的中国经济色彩,厘清宏观大局、预见未来机会。以下文摘编《2013浙江经济黄皮书》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