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2.
提高领导决策能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是重要保证。只有把决策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严格按制度、按程序依法决策,才能规范领导决策的行为,有效克服决策的随意性,保证决策正常作出和实施。一、科学规范决策过程科学决策既是一个有序化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有序系统,必须把决策对象、  相似文献   

3.
4.
汪丽 《现代财经》2007,27(3):37-40,76
通过关注组织信任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组织成员间的信任与战略决策质量的关系,尤其是受信任影响较大的决策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组织信任、决策承诺和决策质量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证实了组织信任对战略决策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是组织信任对决策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策者的决策承诺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与西方国家政府的决策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整个决策过程的考察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英美等西方国家政府决策的各个环节中,解析出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组织决策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玲 《经济师》2008,(1):77-7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信息技术在组织决策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组织决策成本包括决策信息成本和决策代理成本,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组织决策成本的影响,为企业在信息时代构建低成本的决策机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行为决策理论及决策行为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成 《经济经纬》2006,116(5):102-105
作者对行为决策理论发展的历程及各阶段中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发现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决策理论发展的进程。在对决策行为一般实证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之后,作者认为观察法较适用于决策行为的初步探索性研究;调查法则较适用于一般决策行为的总体状况和特征的研究;如果理论假说源于决策者某些特定的、深层次的主观动机,假设的证实或者证伪又需要大量的检验,实验法的优势比较明显。为了取得对本研究的实证效果,这里对如何将实验法应用于中国投资者决策行为研究做了一次实证性尝试,以供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12.
何学斌 《技术经济》2000,19(2):35-36
决策项目的系统优化是指用各种适用的手段和方法 ,建立各方案的决策模型 ,使各方案都处于最佳状态的决策程度中的关键一步。任何决策技术和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关于产品销售等复杂的决策项目 ,采用单一的决策方法往往达不到较理想的决策效果 ,需要几种决策方法结合应用 ,“几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奏效 ,对于符合马尔柯夫 (以下简称“马氏”)链及稳态过程的决策项目 ,宜将有关决策与稳态模型有机结合 ,对决策系统进行优化 ,这是决策研究领域中一项较新而且较难的课题。稳态概率的模式可概括为如下的“正规方程” :  Π =ΠP ;…  相似文献   

13.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企业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何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决策,而决策的中心是会计决策。  相似文献   

14.
15.
吴进进  符阳 《开放时代》2021,(5):194-206
作为一种自主算法决策,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公共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公共决策模式产生重大变革.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循环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对公共政策的问题界定与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四个阶段的影响与应用的分析框架,指出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其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预测分析能力,对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算法存在的算法偏见、预测偏差和算法"黑箱"等问题可能引发公共决策失灵和合法性危机.最后,本文还提出,为了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规避算法决策的风险,决策者应关注人工智能算法决策与人类常规性决策的应用范围、适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互补协调关系,同时在算法驱动的公共决策各个环节中加强公共参与,建立参与式算法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16.
17.
在经济开发、区域规划、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产品开发等一些决策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生存环境、历史渊源等众多原因,加之人们对决策科学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受传统的决策思维、观念的束缚,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决策思维模式和决策行为模式。由于决策模式的不同,使决策最终产生的后果也截然不同。也正因为这种决策模式差异性的存在,而导致我国决策行为上的误区,从而引起许多决策效能低下,甚至出现决策失误。因此,笔者将西方的决策行为模式与我国的决策行为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管理者的声誉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中国各行业共计18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者的声誉与公司决策质量的关系,尤其是受声誉影响较大的决策者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声誉与决策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决策承诺在声誉和决策质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中国企业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反映决策质量的简单财务指标,更要关注决策者对决策的承诺,加强决策者对决策实施的承诺有助于提高最终的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9.
1、决策实施的前提条件———决策的有效性企业领导者拥有决策权 ,具有决策能力 ,同时还要对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负责。这就是说 ,领导者必须以民主的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决策。如果遇到问题推推拖拖、当断不断 ,是失职行为 ;优柔寡断、模棱两可 ,是不称职表现 ;主观武断、官僚主义的瞎指挥 ,也是违反科学的行为。因此 ,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适时、适度地决策 ,又要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决策有效性的具体反映。但是怎样才能使决策具有有效性呢 ?有人说 ,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以提高决策质量不就可以了吗 !事实上这只回答了问题的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只考虑单一目标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多目标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并用合理的优化方法对其进行决策将会带来很大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