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国情国力》1998,(1):24-26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10周年,总结10年来村民自治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了"加强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有  相似文献   

2.
董彦  何晶 《中国报道》2008,(10):96-97
2008年是农村村民自治从萌芽到逐步发展的30周年,是第一部《村委会组织法》试行20周年,是现行《村委会组织法》施行10周年。  相似文献   

3.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对村民自治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使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具体化;1998年上半年,江泽民同志作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性讲话,标志着中国在迈向21...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核心是自治,关键在选举。所谓民主选举,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委会干部。1、深刻领会我国村民民主选举的一个标准。我国农...  相似文献   

5.
关正标 《发展》2014,(10):81-8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机构,而是基层政权(乡、镇)之下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功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村干部除了要完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这些繁杂任务外,还承担着计划生育、税收清缴、综合治理等具有行政性质的工作。无论从难度还是繁重程度来看,村干部工作都不亚于一般国  相似文献   

6.
刘侨 《特区经济》2005,(6):279-281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将村委会明确定性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7.
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民主意识的培育任尔昕黄明1987年,彭真同志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时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没有什么民主传统。我国民主生活的习惯是不够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要抓两头:上面,...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好(十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五字诀◆村民自治好,宪法定专条。党的好主张,百姓开颜笑。◆十年重修订,自治有法宝。当家作主人。权利最重要。◆“三自”是根本,人人应明了。四项民主权,村村要做到。每自治头等事直接选领导村民选举权不准乱干扰◆先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是一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村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法律,是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实施这部法律,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是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国家法律确定的制度已20年了。在这20年里,该制度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硬件”上的缺陷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人们常常关注的焦点,但仅仅在制度体制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着手于村民自治的“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它无须去倒逼高层民主,也无须在国家民主层面上为代议民主提供经验 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经验而存在的村民自治,伴随着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路口。基于笔者10余年对中国乡村政治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重心,应当在于如何让村民自治重回原有制度设计中的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环球财经》记者表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的三审,将在10月进行 覆盖面积超过中国半数人口以上的村民自治,目前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而被热议。自2009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以来,这部法律即将在年内进入三审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今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已六个年头。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一大批有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带领村民奔小康。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初  相似文献   

14.
永丰县富溪乡龙潭村,是省、地、县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试点单位。1990年10月13日,该村举行了一次成功的村民直接选举。龙潭村直接选举之所以能成功,其主要做法和经验:一、思想发动阶段:坚持以《村委会组织法》为指导,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扫除干部群众中间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运动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村民自治蕴藏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进步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与当前农村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直接相关,局部的农村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工作的不完善也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的保持。村民自治强化了家族势力吗有人说,村民自治强化了农村家族势力,导致了农村不稳定。众所周知,家族矛盾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6.
梁胜 《乡镇经济》2002,(9):43-44
中国村民自治从发端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各地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村民自己信任的当家人,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一些地方党支部和村委会(俗称“两委”)的严重对立,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委”对立书记主任唱对台戏党支部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便会造成“两委”关系失衡,导致“两委”首脑———书记和主任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自1987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至今已推行20余年,在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村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村委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陶岩 《理论观察》2010,(1):F0002-F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7年11月24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通过,1988年6月1日施行。十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园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8年11月4日修订通过,自1998年11月4日公布之日起施行。又时隔十余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再次进入了修订日程,这说明我们国家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变化非常大,国家正致力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村委会干部一定程度扮演着"全能"的角色,事实上他们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多的公共事务。如今,政府重新强力进入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但是,由于农民的自主性比较差,乡村自治一般也沦为空谈;乡镇政府对乡村自治的干预较多,涉及乡村的干部选举、财政管理、资源分配等,连村委会干部的待遇也由乡镇来发放,这实际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  相似文献   

20.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阐述,为新时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目的的村民自治制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环节。其核心内容是制度建设。无论是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或民主监督制度,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