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笑恒  刘永文  李睿 《浙江金融》2024,(2):29-39+28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金融风险问题不断凸显,数字金融参与能否缓解农村家庭金融风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探究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村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数字金融参与可以显著缓解其金融风险;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参与可以通过提高家庭金融可得性、金融素养以及拓宽家庭社会网络关系来缓解其金融风险;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参与对不同特质的农村家庭金融风险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5年,山东省金融业总体实力和运行稳健性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金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但受"三期叠加"及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势持续放缓,实体经济风险逐步向金融领域传导,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2015年,山东省金融业总体实力和运行稳健性不断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金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但受"三期叠加"及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势持续放缓,实体经济风险逐步向金融领域传导,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融压力指数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基于金融部门、宏观经济、 房地产市场、外部经济等方面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体系,集成分析金融体系整体风 险状况。测度结果显示,2014年至今,我国金融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增 大,但整体可控,需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试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增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风险的不断增大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展下去将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笔者认为: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化解我国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8年,福建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省经济增长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金融业总体运行稳健,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好转,证券业保持健康发展,保险业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全省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金融风险防控面临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7.
2019年以来.虽然我国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依然较大,但随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逆周期调节效果不断显现.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整体运行平稳.风险防范取得积极成效,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加强.展望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将不断加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结合将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2011年,山东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区域带动战略稳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协调性进一步提高。金融系统认真执行宏观调控和各项金融管理政策,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机构自身稳健性提升。随着宏观调控逐步深入和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各类矛盾有所显现,各类金融风险与案件的防控压力加大。今后一段时期,维护金融稳定应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深化对经济金融关系的认识,以金融资源优化助推经济发展,不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强化监管履职,切实增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内容,其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从根本上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使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防范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助力商业银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以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促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控工作十分必要。就现阶段来说,在经济背景的影响下,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大,所以想要做好金融改革中的风险控制工作,就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原则等来开展金融基础建设工作,且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所以经济的发展动力也从传统的增长点上向着新的增长点转变。本文对新常态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金融市场优化发展将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金融服务业务从单一走向多元发展。金融风险是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常态化进行风险管控的同时也不断产生金融风险,如何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所有金融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株洲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近两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深度调整,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逐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面临较大管控压力。本文在分析区域金融风险现状的基础上,就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创推监测预警新模式举措,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化解金融风险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正确认识面临的金融风险,是确保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防范金融风险不仅关系到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风险不断显现和暴露,金融系统防范风险的任务十分繁重,本将对金融风险的主要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云南金融风险隐患,针对不良贷款率升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结构不合理,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理财及信托产品、企业杠杆率、地方性类金融组织、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他金融风险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化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抑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处置联动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云南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切实有效应用,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的结果,立足于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技术支持基础,金融风险管理效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强化提升,金融安全性的缺失也能够得到一定的补足及增强。通过分析探讨金融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的具体作用及具体应用内容,强化大数据科学思维及技术理论应用效力,以期能够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推动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正确认识面临的金融风险,是确保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福建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以“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为基本方针,强化协同配合,全面准确分析研判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全面落实落细稳经济稳金融各项政策措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力促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全省金融运行稳中有升,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经济基础尚不牢靠,产业、财政、金融之间风险的关联性日益凸显,金融风险防控仍面临压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金融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社会融资总量稳定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地方金融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但区域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尚不够稳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各类金融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部分区域、行业和重点企业风险暴露呈多发态势,金融机构稳健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情况来看,金融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所提高。《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有效避免和防范突发金融风险事件,基层人民银行应强化金融风险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磨合应急处置机制,甄别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突发金融风险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