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常听到农民抱怨,好多下乡支农干部对“农事”一问三不知,这让农民们很失望。下乡“支农”,把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各地在选派支农干部时,应把好人员关,被选派的支农干部应把好自己的农业知识关,尽可能地多掌握农业技术、多了解农业信息。只有这样,下乡支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支农干部才能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笔者先后参加过 4次对经济薄弱村、后进村的帮扶整顿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普遍看好以下五种干部:   一种是懂政策的干部 少数村民对党的政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盼望基层干部懂得政策,宣传政策,与群众一道奋发进取,勇于开拓,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二种是手不长的干部 群众殷切期望上级选派公道正派、勤政廉洁、大公无私的干部,帮助治理社会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走共同致富之路。   三种是精技术的干部 经济薄弱村有相当部分农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不懂得科学种田,盼望科技干…  相似文献   

3.
杜绝抛荒路在何方──建立开放的股份化经营机制是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江苏省句容县委办公室)管春平近几年来,抛荒作为一种现象在我国农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每到农村播种时节,各级部门都要花很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现象不仅没有遏制,还有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自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地选派了大批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工作,使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检验农村学教活动成效,必须做到五看:一看是否选好了带头人。俗话说,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村党支部是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一切工作的中坚和骨干,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因此,检验学教活动的成果,必须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水平是否得到了明显提高,干部和党员是否确立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危机感,是否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撂荒现象在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种田比较效益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田水利条件差、农民负担偏重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这些原因迫使农民放弃土地,涌向城市务工、经商。因此,土地抛荒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最近,笔者在河南省内乡县农村调查发现,该县在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过程中,因措施得当,效果好,其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参考。一、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种田。该县县委、政府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重…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随着福建沙县小吃行业的发展壮大,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业,土地抛荒闲置现象日益突出,民间自发的土地流转也随之兴起。从2006年起,沙县县委、政府及时研判新动向、把握新趋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推动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常听到农民抱怨,好多下乡支农干部对“农事”一问三不知,这让农民们很失望。下乡“支农”,把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各地在选派支农干部时,应把好人员关,被选派的支农干部  相似文献   

8.
中共福建省委根据福建“三农”的实际情况,先后两批选派省直优秀党员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任职,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整体推进驻点村扶贫开发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把这项创新农村机制工作的特点概括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种植业劳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管理不力等原因,安徽省巢湖市农村承包土地抛荒现象日趋加剧。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市目前农村常年抛荒土地面积为 24.5万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6.1%,其中,抛荒两年以上为 19.2万亩,零星抛荒 17.1万亩,连片抛荒 7.4万亩,且土地抛荒仍呈增长趋势。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   一是自然条件差、易旱易涝地方抛荒多。全市抛荒土地中,低洼地和丘岗地分别为 10.7、 7.3万亩,占…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选派的2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将奔赴省内350个乡镇开展为期2年的工作,3月31日.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全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农村服务欢送大会上为2000名干部送行。  相似文献   

11.
土地抛荒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土地抛荒现象在各地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从闽西北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情况看,土地抛荒面积在 15%左右,个别乡村甚至超过 20%。土地抛荒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同时还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原因分析 (一)粮价持续低迷。 9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下滑,而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目前,粮食生产的日报酬仅 8元左右。由于经济效益下降,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种粮的市场风险,更多地从实现就业和解决温饱角度来安排粮食生产,土地的社…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春耕时节,笔者走访农村了解到,当前农村一些地方耕地抛荒现象十分严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守耕者多为老弱幼小之辈,由于劳力有限不得不抛弃无力耕种的田土。二是农村偷盗耕牛情况较严重,一些被盗户因无钱买牛,只好放弃耕种。三是举家外迁或在外做生意的农户想把自己的耕地转包出去,但因一时找不到承包户而只好撂荒。为此,各种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对耕地抛荒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当前应结合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有针对性地筹措资金解决一些农户缺牛耕种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继续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大多数农户都从事家庭工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较好地解决了承包耕地抛荒半抛荒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1.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止农田撂荒、抛荒。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要建立严格的制止农田撂荒、抛荒的考核制度和目标工作制度,三是要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土地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信的原则,积极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省通城县随着外出打工人 员的逐年增多和二、三产业的不断发 展,部分农民的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不再直接依赖土地,造成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的粗放经营和抛荒。针对这种现象,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将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9.06万亩,占第二轮承包土地总面积的33.2%。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边远山区部分农户未能用上电的问题,大化瑶族自治县启动农村“户户通电”工程,为该县最后一批无电人群带来福音。 近几年来,该县在广西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相继实施了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电力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浙江省委关于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精神,即从省、市、县、乡机关选派干部到行政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主要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六大职责,温州市委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经过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努力,全市558个两委班子不团结、工作开展不正常的村已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福建省委作出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决策,符合了省情、顺应了民意,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深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实践表明,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耕地抛荒是我国在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出现的一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农村耕地的抛荒导致农村耕地的不充分利用和有限耕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我国废除了农业税,并不断延长农村耕地承包期的时间,但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依然没得到遏制,本文通过二次文献调查法,搜集耕地抛荒相关的论文、报道共计557篇,通过数据整理和编码,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浦北县现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521人,其中市级选派19人,县级选派242人,镇级选派260人。今年以来,该县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十七项工程”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