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7调查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机制。2013年以来,美国行政和司法机构在实践中有意加强对公共利益的权衡,在判例上开始作出337调查排除禁令。本文从337调查中关于公共利益的法律规定出发,探讨美国行政和司法机构在实践中对公共利益的考量和裁决,以及337调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情况,并据此对中国企业在应对337调查时,合理运用公共利益维护合法权利的途径与方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337调查”历史及中国遭遇知识产权壁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假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日渐凸显,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整理了美国337调查的历史数据,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典型代表337调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了造成中国成为337调查涉案国家首位局面的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从而为今后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不同层面应对知识产权壁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美国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又一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选择"337调查"来限制、封杀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企业频频遭受美国"337条款调查".通过对美国海关关税法"337条款"的初步分析,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应对"337条款调查"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许多企业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引用337调查对美国进口产品展开调查.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者.本文首先介绍美国337调查的涵义,其次分析我国输美产品频繁遭受337调查的原因,最后从我国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应对337调查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之法律解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内容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关税法》的第316条,后成为1930年《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的第337条。1930年的《关税法》制定时,美国正面临经济大萧条,所以该法案通常被认为是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法。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属于美国国内的一种“行政救济”方法,先后在1974年、1988年和1994年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其主要内容是,如果任何企业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行为,并且对美国产业可能造成抑制或垄断,美国贸易委员会(ITC)可以应知识产权人的请求,或自行对违反337条款的进口商品…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美国试图通过337调查在其国内市场筑起知识产权壁垒,达到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的目的。337调查作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手段,成为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针对美国的337调查,我们需要建立由政府、行业及企业构成的系统性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囡囡 《经济论坛》2004,(8):119-120
2003年1~6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先后启动4起直接涉及中国内地企业的“337条款”调查,20多家中国企业被指控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涉案产品包括农用拖拉机及割草机、农用车辆、伟哥成分和无汞碱性电池等。近三年来,ITC共启动“337条款”调查61起,直接涉及中国内地企业的诉讼已有17起,先后有47家中国内地企业被起诉。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的最大隐患:"337"条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鹏  赵丽敏 《经济论坛》2004,(5):140-141
2003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表公告,决定启用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对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新加坡、印尼的无汞碱性电池展开知识产权调查。此次被启动调查程序的涉案企业共26家,其中中国内地企业有8家。该案的申诉方美国劲量控股公司和EVEREADY电池公司于2003年4月28日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提出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法337条款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关税法 337条款”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的永久排斥令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值得我们关注 ,而此次中国电池厂商的胜利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可谓是不遗余力,其完备而严密的法律体系就像一张大网,外国企业稍有不慎就会落人其中。“337条款”就是这张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不断遭到美国的“337调查”。今年4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又做出决定,就中国部分DVD机及电脑光碟存储设备芯片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的形势及潜在的危机,进而展开相关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包括:使武汉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建立动态专利数据库;核实贴牌、来样加工出口产品的专利权;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诉协调机制建设以及人才储备等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知识产权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余绍山 《时代经贸》2007,5(12Z):86-88
“337条款”是美国对外国进口产品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一项救济制度。近几年,美国频繁挥舞“337条款”大棒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给我国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相比,同为美国反进口激增的限制措施,我国商界和法律界对“337条款”的研究则要薄弱得多。因此,对美国“337条款”予以详细的解析并寻求相应的法律对策,对我国企业的出口实务无不裨益。  相似文献   

14.
面对美国的“337调查”,我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崛起,就要有整体的知识产权国际战略。知识产权国际战略应该以本国企业的利益为基点,既能保护本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又能限制国外企业对知识产权滥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政府、企业以及立法机构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与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原因与我方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反倾销调查相比,337调查对出口的危害性更大。由于我国对美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再加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对337调查应诉不积极,我国已成为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为此,国内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谨防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积极应诉,必要时争取庭外和解;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国家要严格控制侵权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争取美国总统否决337调查的裁决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8月签署对中国重启“301”调查的行政备忘录。重启既是逆全球化的直接体现,也是特朗普为践行其竞选承诺,推动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现实举措,更是发展民族主义思潮的间接表现及巩固其霸权地位的需要。从中方看,中美贸易中美国的顺差地位及中国应对美国发起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337条款”调查的能力和制度不断增强与完善,也使美国感到需寻找新的手段维护其利益。重启“301条款”调查对中国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既会制约中国对美出口、阻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也有可能引起他国效仿,使中国陷入被动。中国应主动进行沟通谈判,解决对外贸易分歧;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研究wT0规则,有效利用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337条款解读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青 《时代经贸》2005,(1):88-92
2004年的国庆节对于中国电池行业来说,应该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电池337调查案的终裁中,中国企业因为美国原告方专利无效而宣告全面胜诉。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以后,在国人能够渐渐理性地认识“入世”三大不利条款(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措施和纺织品特限措施)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时候,也是在电池案获胜的庆祝喧嚣声中逐渐平息的时候,一个更加“技术化”的美国贸易壁垒开始更清晰地浮现在公众面前——美国关税法的337条款。  相似文献   

18.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那么,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各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对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上市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且,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支出和数字专利申请,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以及社会服务协同配合,强化了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低研发补贴和低税收优惠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优势,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电池331调查案的终裁中,中国企业因为美国原告方专利无效而宣告全面胜诉。不过自1986年中国皮毛大衣第一次遭遇“337”调查以来.中国已遭遇多起“337条款”的案件.仅最近3年.就有15起.涉及47家中国企业以及DVD、拖拉机、药品,汞电池、油墨打印机等多种产品.而且.此类案件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卢立岩 《经济师》2004,(7):73-74
近年来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的争端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并且使用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 2 0世纪 90年代初的以“特别 30 1条款”为主到现在的以“337条款”为主。这不单是一种方式方法的变化 ,它同时表明了美国由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利益为主转向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其市场为主。这一转变 ,为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设置了重大的障碍 ,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