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婧雯 《时代金融》2014,(11):55+57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它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正在以多种形式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互联网1金融未来将引领传统金融行业向更加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将不得不逐渐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去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02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宗明义,将金融科技定位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服务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新《规划》更加强调了“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  相似文献   

3.
小微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领域,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痛点"既有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不匹配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三元悖论",也有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抵质押物、新冠疫情冲击等限制其融资能力的因素.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创新特征能够直击小微金融"痛点",解决信息与信任不对称,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要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对小微金融的赋能作用,需要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促进底层技术与小微金融场景深度融合,引导小微企业信息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路径依赖,压缩了银行的生存空间。面对金融科技基础薄弱、响应效率低等现状,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为原则,加快金融科技应用,通过云模式转型提升科技响应效率,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从渠道、产品、客户等多方面着手,推动金融服务向移动化、智能化、开放化转型发展,促进普惠金融深化落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湖南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与传统银行信贷管理不相适应、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金融服务配套政策和环境仍需改进等方面探讨了制约金融投入的"瓶颈"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银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约束缺乏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动力。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需求,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科技公司必然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打破银行对金融服务业务的垄断。最终由于银行服务的低技术特性和互联网业务的高技术特性,使得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的主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8年上线的金融科技指数作为研究基础,基于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创新指数,并从金融服务的效率、质量、数量3条路径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共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指标数据,参考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3个基本维度构建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通过影响机制研究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路径与效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创新能够通过影响金融服务效率、质量和数量3条路径的指标来共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手段和创新途径.按照构建方式的不同,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大体划分为“传统”构建模式和“互联网”构建模式两种,其中“传统”模式又可细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金融机构主导型构建模式.本文经比较后发现,“传统”构建模式与“互联网”构建模式在服务内容、载体、角色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将朝着移动化、电商化和自金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薛楚江  潘博 《新金融》2023,(2):56-63
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状况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选取国内306个城市904 443个企业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传统金融发展与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区域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传统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均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挤出了传统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区域视角看,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从企业视角看,在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私营企业。因此,要持续推进传统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推广金融科技,释放金融科技赋能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中介在金融活动中,为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和逃避管制而变革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推出新的金融业务,采用新的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形成新的市场,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特殊功能。金融创新的内容通常包括:金融理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以及金融组织与结构的创新等类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在投融资、客户征信、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应运而生。金融科技的出现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进而推动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融合。与此同时,由于金融科技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也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应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监管机构要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不够、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广度不足、县域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县域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制约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症结源于金融排斥,从制度创新、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提出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金融科技给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创新。与传统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相比,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极具普惠价值,且成效显著。但是,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目前仍面临数字技术引发金融排斥、金融风险加大、监管不当现象普遍等运营困境。因此,要使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充分有效地实现其普惠价值,应采取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措施,以促进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雪军 《金融论坛》2023,(8):25-34+46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演进,推动金融科技公司的供给结构变化。金融科技公司将算法技术深度嵌入金融服务,大幅提升金融产品的运行效率与普惠效果。然而,算法技术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黑箱,并形成新兴的算法黑箱风险。从金融科技公司算法黑箱风险的内部结构来看,算法黑箱具有结构不透明风险、技术不成熟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中国需要有针对性地构建金融科技公司算法黑箱风险的多维治理:从市场端健全金融科技公司算法实质性审查标准,从技术端强化金融科技公司算法黑箱的科技治理,从消费者端赋予金融消费者的算法同意权与解释权。  相似文献   

15.
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小微科创企业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虽有改善但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多种困难。升级现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数字科技金融发展新生态是解决小微科创企业融资环境的必由之路。通过以区块链技术打造数字科技金融生态基础架构,以大数据技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小微科创的授信能力,以物联网技术增强科技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以元宇宙技术拓展科技金融全面管理新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运行速率,以平台化管理提升服务科技金融的能力,不断提升小微科创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实体经济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8月23-2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展会以"金融新时代科技新发展创新新气象"为主题,设立金融服务展区和金融科技展区两大展区。来自国内外金融系统、金融科技企业代表齐聚现场,为观众带来一场金融科技与服务展示的饕餮盛宴。金融服务展区通过展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体系以及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等的金融服务擘画了新时代下的金融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致力于将金融服务惠及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十分迅速,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融合将会是未来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金融云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深度应用。运用金融云发展普惠金融,有望进一步降低银行服务成本并提升服务效率和范围,让企业、个人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相似文献   

18.
科技金融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首篇,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需求和衍生服务需求。论文立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转型发展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入剖析了资本市场和直接股权投资、银行体系以及区域城市群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不足与改革举措,为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科技金融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监管模式。在建设金融强国视域下,系统研究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版“监管沙盒”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贯彻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特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原则,构建了中央与地方配合的顶层设计,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行业自律等监管机制,并落实了从“入盒”到“出盒”的完整测试流程。中国版“监管沙盒”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的落地实施,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监管工具丰富、风险普遍较低等新特征,推动了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在项目准入、权益保护、持续监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完善项目分类遴选与“入盒”标准,打造全流程多元监督闭环,优化“出盒”后的持续监管机制,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创新或称Fintech,泛指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政府与监管部门对创新的支持,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蜂拥而至,逐渐形成了金融科技这一新兴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具有低利润率、轻资产、高创新、增长快等典型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特征。基于金融功能观和金融创新螺旋理论,金融科技创新的本质仍旧是金融中介,其作用仍旧是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功能,并将在投融资、运营与风险管理、支付清算、信息安全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但是与传统金融相比较,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不仅没有弱化,相反可能会强化金融的固有风险,并改变风险的分布常态,产生金融风险的"黑天鹅"。因此,对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新名词、新现象的理论解释要回归本源,遵守基本金融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