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1至1943年,鲁西冀南先后经历了百年少遇的旱灾、蝗灾、水灾,加之日伪残酷掠夺,灾荒于1943年达于顶峰,百姓卖房卖地以求生存。1943年底鲁西冀南根据地形势好转,中共开展赎地运动,解决灾荒遗留问题。赎地政策注重保护贫困阶层农户利益,尽量遵行公平原则,强调协商解决问题,区别对待汉奸购买土地。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工作,及时纠正偏差,审慎处理赎地过程中种种疑难复杂问题,使得赎地运动较为成功,不仅为灾荒期间失地的农户收回了土地,改善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增强了根据地的实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好了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1943年至1949年,中共冀鲁豫中央分局、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在鲁西北和冀东南接壤的地方,先后三次设置永智县。这个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县份之所以取名永智,是为了纪念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南区第七地委书记兼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肖永智。"童子军"成长为红军干部1915年,肖永智出生于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肖家湾村(今属河南新县)。1927年,中共湖北省委发动了著名的黄麻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夏的一天,新华社山东分社主任编辑杨根阳从济南专程赶赴莘县,向位于大王寨镇杨庄村的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管理部门捐献了一批其父杨其延珍存多年的抗战文物。冀南军区机关驻扎杨庄村抗日战争时期,莘县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42年,以宋任穷为司令员的冀南军区司令部及冀南区党委、冀南区行政公署部分机关进驻莘县杨庄村,军区兵工厂也随迁到这里。杨庄由此成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西直门外的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台抗日战争期间冀南银行使用过的石印机。透过这件文物,人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太行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红色政权金融事业的一幕壮举。冀南银行用石印机生产边区币1939年,八路军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马琳  李丽杰  刘娟 《魅力中国》2010,(11):15-15
本文深入剖析了再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过程。指出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从内部可以划分为太行、太岳、冀南、冀西四个战略区,四个战略区的形成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鲁西生活在南国边陲,李重毕生活在北国边疆,相距千山万水,且素无交往,互不认识。但两人都是诗人,又都是学者;两人都在高校任教,又都是副教授;鲁西生于1942年,李重华生于1943年,也属于同一辈人;两人都历经数十年风雨沉浮,命途多舛,对文学的挚爱与追求始终初衷不改,矢志不渝,在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我在这里把两人扯在一起,是因为百人有许多“可比”之处,而且在这种“有意思”的比较中,我们或许可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二鲁西有一本《爱的风筝》,被收入《中国99散文诗丛》,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正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由阜宁县停翅港移驻盱眙县黄花塘。日伪军在淮阴至宝应间一百多华里的运河线上设置了21个据点,企图切断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为确保黄花塘与新四军武装和抗日根据地联络渠道畅通,华中局决定在运河沿线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运河小镇的秘密交通网1943年2月,为开辟从宝应到淮阴间一百多华里运河沿线上的交通联络线,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在距离淮安约二十公  相似文献   

8.
(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尚义县土地经营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5%的农户要求退地,从事二三产业;近50%的农户要求增地。户均40块、每块二三分、且有细化趋势的土地经营状况,影响了规模效益和农田基本建设。三四年调一次地,使农民缺乏稳定感,投入减少。为解决这些问题,县委于1992年9月对1812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农民愿意购买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即租赁制),并对地的数量、质量、办法和租金提出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县委决定试行租赁制。 从1992年11月开始,土地租赁制首先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山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稷麓抗日根据地。地处北山的牛庄村素有"小延安"之称。1935年,我党在牛庄建立了中心党小组,1938年建立了牛庄党支部。当时,全村800人,有党员20人,游击队队员95人,为国捐躯的烈士18人。1943年5月,中共条西地委在牛庄宣布成立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位于稷王山腹地的沟西村和沟东村曾是安邑县的革命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三桥花卉园艺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到高港区野徐镇投资兴业,承租野徐镇解家村16组土地109亩栽培鲜切花。两年来,该公司在利益分配上优先考虑农户收益,受到当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对于解家村73家出让土地的农户,三桥花卉公司通过两条途径确保他们的收益。一是确保每亩600元的土地出让金按时足额到位。每年的1月25日为三桥花卉公司的土地流转金践约日。这一天,出让109亩土地的农户分文不少地从三桥花卉公司拿到自己的出让金。所有出让土地的农户都感到600元一亩的出让价格“合算,划得来”,比较精明的农民已算出种粮与出让土地的效益比为1:2,加…  相似文献   

11.
红色涪陵     
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刘伯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涪陵开展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李蔚如、钟善辅、李鸣珂为代表的革命前辈,组织发动了四镇乡农民运动、抗捐军起义、罗云"土地会’’起义等十多起武装斗争;1930年,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涪陵诞生并建立了罗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部:江苏省涟水县成集镇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成集是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斗争最为残酷的1942年至1943年间,成集三面临敌,却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根据地从未失守,因此中共苏皖第三地委领导机关常驻成集镇朱南荡村,来来往往的抗日干部都称赞朱南荡为苏北的"小延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成集镇的绝大部分红色遗址、遗迹都没有得到保护,很多建筑比如苏皖第  相似文献   

13.
谢琳 《改革》2013,(6):80-86
村庄中弱势群体的权利容易被侵害,而合理的土地调整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基于广东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在没有土地调整的情况下,村庄中的初始制度安排倾向于使小姓农户的土地转出更多而转入更少。不过,土地调整意味着利益的不断重新调整,起到了保护小姓农户权利的作用。如果所在村庄有土地调整,则大姓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增多,使小姓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和大姓农户趋于一致,且因为对未来的预期更稳定,小姓农户开始转入更多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的一种产物。农户作为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微观主体。其入股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文以江苏省内8个区县(市)3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e模型分析论证了农户土地入股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村年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农户土地入股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并且苏南和苏北两地农户的入股意愿也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宁夏平罗501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和金融机构土地抵押联立选择行为及其供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由于信贷供给抑制原因,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得性比例偏低。相较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土地贷款意愿可能性高,贷款可得性也更大;影响农户土地抵押既有共同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户教育程度、产品期限合理性和对抵押政策认知是影响不同农户参与土地抵押的共同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土地抵押供给更多是考虑不同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信用记录等变量。  相似文献   

16.
当选词:他是当年参加宁都起义,脱离国民党投向红军的幸存者中惟一的一位上将。他是红军长征路上和抗日战场上料事如神的"活地图"。他与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挥师太行,抗击日寇,先后参与创建了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立下赫赫战功。横渠村里出英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5年CHARLS数据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户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其对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替代效果越明显,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就越低,因此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土地流转率也会随之提高。同时,研究发现农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对土地流转的抑制越强,农业固定资产价值高表明农户从事农业的沉没成本高,因此不愿意流转出土地。相对于东、西部地区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差异,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城镇化进度快、非农就业机会更多,因此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流转土地。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建议: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农业固定资产补贴力度、加快发展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也会为促进土地流创造有例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土地流转让土地承载农民生存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种弱化本应该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自然结果,但是当前人为地推动必将损害农民的利益。2014年3月,笔者在安徽L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户之间自发形成的土地流转,具有稳健、灵活的特征,保证了土地收益向村庄中经济上的弱势农户集中,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而以资本主导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以市场机制替代了自发性土地  相似文献   

19.
沈薇 《中国城市经济》2011,(27):225-226
1935年2月,鄂豫皖根据地著名游击专家高敬亭临危受命第三次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岳西这块红色土地上,这位红军名将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强敌,创造了三年游击战争胜利的奇迹,成为根据地人民心中一面战斗旗帜。为什么红二十八军三年红旗不倒?根植于岳西这块红色土壤,拥有了高敬亭这位红军名将,运用了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实行了地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后勤保障等都是红二十八军顽强生存并屡建奇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32年至1935年,陕甘边一带先后建立了以寺村塬、照金、南梁为中心的三个根据地,陕北也相继建立了十一县游击根据地.1932年2月,战斗在陕甘边界的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后为刘志丹)任总指挥.12月,中共陕西省委在宜君转角镇(今属旬邑)把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此后,红二十六军和红军游击队在刘志丹等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入外线在运动中大量地歼灭敌人,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到1934年底,红二十六军发展到2000多人,红军游击队扩大到3000多人,赤卫军发展到4000多人,根据地发展到十多个县的广大区域,陕甘边根据地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