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幼文 《世界经济研究》2017,(3):F0002-F0002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近四十年来,世界经济研究的主题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而创新。  相似文献   

2.
主编寄语     
<正>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近四十年来,世界经济研究的主题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而创新。与所有经济学分支一样,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也从概念辨析、事实梳理和理论引进,发展成为一门高度注重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理论学科。今天,我国世界经济研究工作者已经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正>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此《世界经济研究》全体同仁谨向广大作者与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正>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此《世界经济研究》全体同仁谨向广大作者与读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的世界经济研究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了解发达国家的市场体制,到学习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跟随"入世"的谈判进程,到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从抵御一次次外部危机的冲击,到报告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从唐代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小议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从江东犁到铁搭:9世纪到19世纪江南的缩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三,2010年上升一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  相似文献   

14.
胡蓉 《北方经济》2014,(12):72-73
正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世界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能源被消耗,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针对目前碳排放现状,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樊刚等提出了以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的碳减排责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指出中国的碳排放实际是由他国消费所致,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所以应该平衡国际碳排放责任;朱江玲、岳超等研究了从1850年到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量,提出我国今后要进一步促进减排,推动产业转型;张志强、曲建升等以19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的理论也日益发展起来,世界经济学就是百花丛中的一朵鲜花。我觉得,在研究世界经济学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曾写了大量的计划草稿。从这些计划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较完整的经济学思想,包括世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下面我们通过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的分析,来谈谈对世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一、马克思经济学计划手稿的结构及其特点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马克思从1857年到1867年的十年间写了十几篇经济学计划手稿。马克思的经济学计划手稿基本上分  相似文献   

16.
胡峰 《新疆财经》2001,(3):27-28
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战略、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世界金融市场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世界不同国家经济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一次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世界全部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到1990年,其总额增加到2430亿美元,而1997年,则突破了4000亿美元的大关。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2 4 - 2 6日在北京昌平召开。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 1 63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世界经济理论与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大会的议程是 :探讨世界经济理论与世界经济形势的最新发展 ,交流世界经济学科建设的经验 ;听取第七届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选举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成员和学会领导等。2 4日上午大会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郑师渠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一批经济学家以扩展双方经济关系为课题,正在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北京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新加坡的东南亚研究所是该项研究的协调机构。双方拟定了三个年度的研究题目:第一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内部发展及其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的影响”;第三年是“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战后东亚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第一次始于5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第二次始于6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现在“四小龙”已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始于70年代后期,以中国和东南亚联盟国家为代表。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年均经济增长率只维持在1.2%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却以7%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国甚至在10%以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亚现象。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特别是以广东为发展龙头的华南四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又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四国隔海相望,历史上经济文化往来就比较多,目前又同处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经济上的合作、竞争、互补关系十分突出,因而有必要对华南四省区和东盟四国的经济开放和发展作一比较研究,以促进双边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石油危机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1973—1998年世界三次石油危机的特点及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特殊战略。从中国的石油贸易发展战略来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反,中国主要以"能源外交"和"能源换外汇"型的出口战略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且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增加,石油贸易逐渐由出口转为进口,我国石油业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的能源供求关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注意能源安全、完善国内石油定价、开发新能源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后至今我国仍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