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维微 《今日重庆》2017,(18):42-45
对于许多已经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人来说,赶场,这项川渝地区重要的生活习俗,似乎正在生活中消失.殊不知,就在重庆主城之中,依然还延续着的,大大小小的“场”就有上百个.当这些“场”被绘制在地图上时,俨然成为了一张观察城市变迁,风土民俗的旅游指南.  相似文献   

2.
高维微 《今日重庆》2017,(18):54-57
被朋友们称为民俗学者的范时勇,每去到一个地方,优山美水可以不看,但当地的集市或场镇,却是他必须要去仔细品味的地方.在范时勇眼中,场镇、集市,就是当地民间生活最活化、最原生态的体现,赶场,实际就是对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 全国各地寻“场” 赶场,是令范时勇从幼年时期就一直着迷的活动,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大的爱好.范时勇似乎有着探寻场镇的雷达,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能迅速找准当地人赶场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3.
夏小萍 《今日重庆》2017,(18):28-33
“赶场”,是巴渝地区一个特殊的名词,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乡镇之间普遍实行的定期集市贸易.自古以来,重庆人就有赶场的传统和习惯.战国时期,重庆的赶集活动就非常兴盛.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战国时“巴人又立市于龟亭水岸…“县有市肆,四日一会”的记载.起初主要集中在要道、水码头.  相似文献   

4.
父亲坐茶馆     
几年前,父亲对我说:“我坐了二十年茶馆,这一辈子值了。”说这话时,一脸的满足。坐茶馆,是他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方式,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重庆的茶馆是有名的,也是有历史的。即使像重庆远郊的小镇歇马场,那茶馆也是有年头的。小时候我在外婆家,每逢赶场,就跟着外公上街,陪他坐茶馆。方桌、条凳、盖碗茶,跑堂的小二儿,肩搭白毛巾,手提长嘴铜壶,嘴里拖长声调唱道:“来一啦!”隔老远就将开水冲进碗里,不但准确无误,且滴水不漏。开始我怕烫着,见冲水就躲,后来发现小二的功夫了得,还想学一手呢。茶馆里总是满荡荡的,人声鼎沸,可小孩家没那个耐性,喝上几口解渴,随后就在嗡嗡的嘈杂声中睡着了。  相似文献   

5.
冬日寻味     
重庆的冬季,阴冷潮湿.就是在室内,也好不到哪去.到了夜晚,古人只有围炉读书,而现在还可以窝在沙发里刷微博.似乎被寒冷隔绝得遗世独立,方寸之间却又被各路“吃货”发布的俏皮语句、诱人美食挑动了味蕾和神经. 专栏作家沈宏非习惯深夜在微博里晒出他那些“最难将息”的菜,馋馋自己,也馋馋大家.他发明了这样的造句结构:“没有这盘烟熏猪手的夜晚,最难将息.”“烟熏猪手”可以换成“葱烧鳝段”、“炭烧响螺片”等等.倘若大嘴吃四方的沈爷来到重庆,想必会换成“丘二炖鸡汤”、“羊肉笼笼”这样接地气的重庆民间美食.铺天盖地的美食美图混杂着舌尖上的百般滋味,让人不由得腮帮子一酸,在这缱绻冬夜里,最难将息.  相似文献   

6.
文化     
《今日重庆》2012,(1):7-7
“重庆文化周”在日本1月3日,在日本名古屋市中心久屋大通公园里,“第六届名古屋中国春节祭·重庆吏化周”隆重拉开大幕。重庆文化代表团带来的民乐合奏、肩上芭蕾、武术等表演惊艳仝场。这也是重庆专业的艺术团队首次走进日本。同时,展示重庆人文风貌的“城市文明·印象重庆”摄影图片展也于久屋大通公园开展。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家     
潘思章 《今日重庆》2014,(15):96-96
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里,就倍加怀念用夏布制作的凉爽适人的衣服,和思念老家的亲人。荣昌盘龙场,赶场天人声鼎沸,传到耳朵里的都是客家乡音,延续至今已300多年。我母亲的颜氏族人多在其中,他们天不亮就挑着麻布去赶场,交售给收购的商家,得钱后再到集市采购农户手中的麻线(半成品——麻团).挑运回家加工编织。  相似文献   

8.
5月13日,洪刚早早地来到大连市人才市场参加一场招聘会。11时40分,洪刚边揩额头上的汗边走出了会场,他没有投出一份简历,却“收获”了一身汗水。因为“没有对口岗位和理想的单位”,他的第N次赶场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相似文献   

9.
自述     
老家发小一个无主题的电话,无意间冒出一句“你好久没回来了”. 实在是很长时间没回老家了.关联的时间算术题突然浮现,离家到重庆多少年了? 这是完全被忽略的题目.居然十八年了,居然就是重庆直辖那年来的,居然就那么巧. 刚来那会儿,租住在响水路附近,那是所谓的“下半城”.起始,很不习惯重庆人口中的“上半城”“下半城” 几个月前路过“下半城”,突然很冲动地想去看看原来租住的地方.虽然,知道已经没了,知道早就让位给民俗文化街区了.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重庆摩帮“精神领袖“的尹明善,近年在演讲中谈得最多的是提升力帆品牌、打造百年力帆.如果不是数年前在越南因商标侵权与日本本田打了一场官司,落败后遭受到切肤之痛,今日的“力帆大船“恐怕还难以成形.而保护力帆、保卫重庆足球,已经跟保留重庆在国际竞争中的一席之位相联通.……  相似文献   

11.
当你在国外超速开车被抓后该怎么办?当你在国外刚下飞机就发现行李被偷了该怎么办?当你在国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该怎么办?……11月21日,“海外安全·领保护航——重庆市海外领事保护宣传活动周”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为重庆市民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海外自我安全保护”大型报告会。  相似文献   

12.
重庆,是一座中国内陆城市,要想走出山川,走向世界,须爬山涉水,漂洋过海,星夜兼程。 然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规划与行动让重庆看见了另外一个“世界”,也为重庆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子。这就是“渝新欧”。  相似文献   

13.
这个春天,重庆的轨道交通2号线单轨列车又在视频里火了。这一次,它沿着江岸,顺着山坡,穿过了一片盛开的美人梅花海。人们给了它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开往春天的列车”。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美到不需要通过额外的解读,来赋予它更多的意义,就像用再多的诗句都无法说尽春天的意义。但它也的确给了忙碌的城市人一种强烈的触动:生活本来就应该如此。重庆是一个盛产爆款的城市。除了“开往春天的列车”,前段时间还有“渝尔代夫”同样在刷屏:如果不是远处背景里熟悉的标志性高楼和大桥,这阳光、沙滩,简直叫人想不到竟然是在重庆。  相似文献   

14.
李静 《重庆与世界》2016,(17):36-39
有一种说法:一座城市能不能冠之“国际化”,可以看街头肤色人种多不多。如今,更加开放的重庆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聚集于此,于是,这座山城也成为了老外“创业”的地方。很多老外说着各国语言反客为主在这里开店,顾客是外国人加上熙来攘往的重庆人,赚的是人民币,这群被我们称为老外的人就这样在重庆制造着“洋”气,在你惊叹重庆有这么多不同肤色老外的同时,重庆与世界的接轨也自然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说法:一座城市能不能冠之“国际化”,可以看街头肤色人种多不多。如今,更加开放的重庆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聚集于此,于是,这座山城也成为了老外“创业”的地方。很多老外说着各国语言反客为主在这里开店,顾客是外国人加上熙来攘往的重庆人,赚的是人民币,这群被我们称为老外的人就这样在重庆制造着“洋”气,在你惊叹重庆有这么多不同肤色老外的同时,重庆与世界的接轨也自然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近日公开通报一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事件:在一次吃请聚会中,个别干部“赶场聚会”“酗酒不雅”,尽管是自费聚会,但给干部队伍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最终,3人被免职调离、4人被党内严重警告、3人被党内警告、1人被诫勉谈话、3人被调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9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重庆与世界》与各驻渝领事机构联谊会”在重庆中天大酒店举行。这是一场有着特殊意义的盛会,重庆市人大副主任程贻举、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许忠明及主办单位的领导带着重庆市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对《重庆与世界》的肯定与殷切希望欣然而至;这是一场在重庆的外事活动中抒写浓墨重彩的盛会,《重庆与世界》的合作伙伴,各国驻渝领事机构的  相似文献   

18.
高维微 《今日重庆》2017,(24):38-41
每当重庆第一场雪落下,这个城市便会洋溢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去哪里看雪,成了许多重庆人冬季里的必聊话题.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赵小鲁,就着重庆的地理因素,对重庆的雪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由于重庆少雪,因此重庆人骨子里有种对雪的渴望,对许多重庆人来说,能看见雪,就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相似文献   

19.
《今日重庆》2014,(7):4-7
“一个人一旦错过了中学时光,要想再补救就有点晚了。”重庆育才中学金永校长的这句话,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思考得出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在长春、上海、武汉之后,我们要让所有人记住重庆。” 2006年5月20日——5月24日,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加会展的重庆车商如此告诉记者。汽车第四城?这个重庆人几年前就喊出的口号,在今天夏天,被如此高调地重新提了出来。在一、二级市场之间游走很多年以来,重庆一直被列为中国车市的“二级市场”。这顶帽子的产生,缘于重庆与发达城市尚有差距的综合经济实力与汽车消费能力。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赵伟在接受记者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