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大陆法系合同中涉及到的第三人的法律形态,合同上第三人依附于代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和让与。英美法系中合同上第三人的范围包括两种,即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第三人和任意第三人。从制度层面讲,我国合同法所界定的第三人应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合同权利义务移转时的第三人、合同保全中的第三人和合同侵权时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2.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合同相对性理论的一种突破,本身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我国合同法对此却未作规定。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含义、结构、制度价值、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等内容,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现已得到世界各国较广泛的承认,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作为涉他合同的一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产生特殊的法律效力。中国合同法有必要顺应世界潮流,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作出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各国民法债权制度毫无例外地均强调合同相对性原则 ,但随着商品经济及社会不断向一体化的发展 ,近现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此已有突破 ,各国民法中产生了使合同的效力扩及于第三人 ,产生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借鉴两大法系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完善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对第三人具有保护效力的合同是指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束缚而扩大到了合同之外的特定第三人,使特定第三人所受利益损失也适用合同责任原则制度而加以救济。对于附第三人保护效力的合同,以德国判例与学说所创之"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美国统一商法典2-318所规定之"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最具代表性,此两项制度"不仅修正了契约的相对性,同时改变了契约法之功能,殊值研究。"本文欲详细介绍之。  相似文献   

6.
传统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对于第三人权利以往将其归为侵权领域。但第三人权利实质为合同权利,它来自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我国传统法律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几乎没有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尤其是美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第三人权利)法1999》的规定,探讨了第三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并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涉他合同,包括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和由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64条是关于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规定,但其内容稍嫌欠缺,且在合同法中的编列位置不妥,因此,合同法应对涉他合同的规定加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传统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对于第三人权利以往将其归为侵权领域.但第三人权利实质为合同权利,它来自于合同当事人的授予.我国传统法律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几乎没有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分析英美国家尤其是英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第三人权利)法1999》的规定,探讨了第三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并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金融交易的兴起,金融专家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问题日益突出。德国法经历了从金融专家无须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到需要负责、第三人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2002年,德国债法改革吸收判例和学说解释,承认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并规定了基于缔约过失的专家责任。德国法采用合同和准合同方式更有利于平衡专家和第三人的利益。为了加强对受害第三人的法律救济,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模式,采用合同和准合同的方式,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解决金融专家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交易下的第三人问题较为复杂,本文以不动产交易中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理性基础为研究基点和线索,从不动产交易中经常出现的不动产无权处分、不动产一物数卖这两大方面来阐述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本文在坚持物权法的“静态秩序、动态安全”的理念,债权法的“合同自由、鼓励交易”理念的前提下,试图对不动产买卖第三人保护这两大问题提出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合同第三人制度作为合同法总则的重要内容,对于作为无名合同又经常涉及第三人的旅游合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旅行社条例》等新颁布旅游法规,将合同第三人制度具体化于旅游合同制度中,明确旅游合同之债权人、债务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债务人和第三人承担责任的理由,对于明确旅游者的权利保护情形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向第三人履行问题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会产生较多的歧义。本试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相近的债权转让、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做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用向第三人履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的性质存有多种学说,其构成要件、法律后果是基本命题,我国合同立法应引入第三人侵害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现实交易的需要,我国《合同法》应当明确设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贯彻保护第三人利益与遵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立场,内容可涉及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等,并采用潘德克顿式立法例以与我国未来民法典衔接。  相似文献   

15.
围绕物权变动中一物二卖和转手买卖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采用物权无因性理论对解决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问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对第三人欺诈问题,法、德两国在民法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德国的规定体现了法律规则设计上的精巧和法律对利益平衡的完美结合,而我国法律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就我国学者的民法典草案意见稿而言,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完善第三人欺诈立法:在民法典总则法律行为部分对第三人欺诈作出明确规定;对第三人欺诈是否构成法律行为的瑕疵作出规定;对表意人因第三人欺诈而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可行的救济手段,我国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第56条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以与目前的第三人申请再审制度并存.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是各国民事诉讼普遍关注的内容,考察相关国家的类似制度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在体例安排、适用范围及与第三人再审制度的协调等方面均有完善空间,未来的立法及司法解释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相似文献   

18.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的一个特殊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在侵权法的框架下重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创建与第三人范围相对应的民事责任具体归责原则,确立比例责任为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基本赔偿制度,构筑独立鉴定人名册制度、随机选任制度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合一的专家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董事在执行公司业务中侵害第三人利益的事件.对此,各国公司法也相应地建立了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制度.我国公司法虽经多次修改,但仍未建立这种责任制度,不能不说是制度上的一大缺憾.文章旨在通过对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对比讨论,为今后我国的董事责任制度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虽然宅基地使用权长期被限制流转,但现实中农村房屋的抵押转让等行为却在法律之下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因此,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第三人在农村住房上所享有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在2014年"两会"提出加强土地流转策略的背景下,就现有不利第三人利益取得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借鉴城市住房与城市住房流转的经验,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