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大国之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就中美关系而言,只要美国不放弃世界霸权的战略企图,并且中国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就会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世纪来,美国"既防法西斯主义,又防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没有改变;近年来,美国日益担心崛起的中国会挑战美国在亚洲的权威和利益,防止所谓的"中国企图寻求势力的扩张",而高调地"重返亚洲"。面对无法逆转的局势,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在未来20年里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潘亮 《环球财经》2012,(6):36-41
自从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后,中菲双方在黄岩岛展开对峙,至今已近两月。时至今日,除了中国国内的民族爱国主义者之外,无论是与中国有直接地缘政治关系的亚太诸国,还是美国、俄罗斯等全球地缘战略棋手都在盯着南海上的这个小岛,静观中国将以何种策略解决黄岩岛问题。  相似文献   

4.
黎峰 《南方经济》2019,38(7):1-15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出愈演愈烈态势,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诱因主要包括: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生产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边缘化中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为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拓宽发展空间。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各国福利改进而言,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边缘化中国的企图将难以实现。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倒逼国内改革,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供应链产生的冲击,加快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加快外贸领域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到几时?据说:美国社会及政府与法律很少有“改革”的呼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与社会体制相当完善,若“改革”,势必触及美国社会70.80%以上民众的利益;而中国则相反,不改革,将使80-90%以上民众失去公平的权益与权力。美国的不改革,是为了保护民众利益与国家权力不受侵犯;中国的常改革,是为了调整原来常被侵犯的公民与国家的权力,今后能够得到合法的保障。对一个国家来说:常变革,法律秩序就很难有安定的保障;不变革,社会就缺乏常新的活力。那么中国“改革”什么时候能终结呢?一是85%以上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思雅 《魅力中国》2014,(18):25-26
自2009年以来.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核心之一,南海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以美国、日本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和以越南、菲律宾为主的一些当事国围绕南海问题不断渲染中国立场强硬、具有侵略性的国际形象,从而建构中国南海“威胁论”。中国南海“威胁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对中国崛起的疑惧和阻扰中国在地区崛起的企图,中西媒介力量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有关南海问题的话语建构的缺位。要解构中国南海“威胁论”,提升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中国以立为破,建构自己的南海话语体系,大力发展对外媒体以及改进中国南海话语的传播技巧和方式,同时举办一些相关的海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地位”话题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却被西方人炒得沸沸扬扬。这是欧美等国要挟、企图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牌”。但是,真正困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并非什么“市场经济地位”,出口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才是真正的瓶颈。企业应自身求变,最终突破西方贸易壁垒,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28-29
【英国《金融时报》6月13日】中国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是21世纪最为重大的进展之一,这要求美国全面重新审视其政策。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美国商务部提议一系列变革,以达到两个相互补充的重要目标:支持美国企业在庞大的中国民用技术市场参与竞争;同时,防止向中国出口有助于推动其军事现代化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环球财经》2003,(10):20-25
记者曾问一位到美国考察零售业的中国朋友,考察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在美国多次核威胁、中苏同盟愈加密切的背景下,中国决定依靠苏联发展核武器。但中国争取苏联援助发展核武器是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重要诱因之一。六十年代上半期,美苏联合压制中国,坚定了中国早日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六十年代下半期至七十年代,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中关关系缓和,另一方面挫败了苏联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