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计量目标应服从于决策有用观这一现代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本文从决策有用观出发,阐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来揭示公允价值是如何体现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市场占据资源配置主导地位的时代,会计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决策有用观,事实证明了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计量模式不能满足会计的本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会计所处的环境和会计本质,证明了公允价值作为现代会计计量属性的必然性,并依据公允价值的抽象性,对公允价值应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基于决策有用观,为了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的内在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理论界逐步完善,在实务上得到应用。为了尽量规避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公允价值具体确定程序的披露也应更加全面,可能引致的财务风险也要予以充分揭示。  相似文献   

4.
朱青  常凯 《价值工程》2008,27(4):65-67
伴随着会计环境的日新月异,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演变。与会计目标相适应,会计计量一直在不断改进,计量属性由单一的历史成本发展到引入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并且从会计目标的演变。探讨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何春艳 《财会通讯》2010,(12):113-115
本文从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与计量观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产生的理论根源,结合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对企业如何应用公允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计目标问题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逻辑出发点,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顺利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公允价值视角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典型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指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科学融合是适合我国国情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透视会计准则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的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并列示于利润表中。由此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过渡,进一步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从一个侧面反映会计观念正由“受托责任会计”向“决策有用性”转变。而这又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公允价值会计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会计计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引入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正确、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财务信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何玉润 《会计之友》2009,(16):74-76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公允价值会计备受争议。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了基于决策有用观的公允价值的运用以及经营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以及公允价值在美国应用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琛凝 《财会通讯》2008,(1):109-11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及产权的多元化,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会计目标也逐步向决策有用的方向转化,为我国逐步推行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条件。公允价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公允价值会计备受争议。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了基于决策有用观的公允价值的运用以及经营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以及公允价值在美国应用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为了能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选择公允的会计计量属性至关重要。为此,财政部在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涂娟 《财会通讯》2006,(5):80-80
一、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意义(一)“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当财务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变到“决策有用观”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地从侧重可靠性转变为侧重相关性兼顾可靠性。一般认为,历史成本计量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可靠性问题,从而形成历史成本计量的主流。“决策有用观”必然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决策无关的信息即使再可靠,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无用的。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提供决策者进行现时决策所需的报告企业现时经营业绩及未来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秀  刘晴 《价值工程》2010,29(11):25-26
本文针对新准则会计目标的修订,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探讨了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公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仅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实际工作中已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含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尝试对其做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随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而出现,在各种金融工具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越发重要,表现形式为影响股票价格的涨落.因此,通过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广西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股票定价的相关性,为出资者决策提供了-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更加广泛地运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历史成本计量的延后性以及它的呆板性,在会计目标定义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基本目标下,对有些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就缺乏公允性,因此,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被广泛地运用于像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价格波动较大的资产计量的要求中。本文探讨的是,在哪些情况下,更适合于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又应该如何配合其他披露方式以弥补其计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允价值与具体计量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会计计量力图实现的理想目标,各种具体计量属性是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具体手段.综合考虑各类具体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切合程度、会计信息质量约束等因素,可以对不同计量属性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优先级次进行排序,其中,市场价格是最好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仅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实际工作中已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含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尝试对其做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仅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实际工作中已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含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尝试对其做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