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化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二大主题之一”,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而信息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催化剂,城市化则是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当城市里已“数字”泛滥、信息“爆炸”时,小城镇的信息化建设却还在艰难地“摸着石头过河”。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涌动,注定了这必是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房屋激增,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的中国建筑业也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的趋势──生态城市周家高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否就是“田园城市”?或简单地说,就是绿化的城市?应该承认两者有共同之处,但又不能等同。“生态城市”一词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初,由于50年代世界工业的大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城市污染达到了非常...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中的税收作用王陆进搞好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税收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拟就“发展极”的形成与中心城市的课税权,以及城市化中的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与发挥税收的作用这两个方面,对城市建设与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经从东部发达城市向内陆及西部后发展城市蔓延,“城中村”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以西部后发展城市的“城中村”问题为研究视角,探讨城中村存在的问题、改造的必要性及困境,并提出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系统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折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茫茫无尽的荒野走进楼宇林立的城市,人类不断从无知走向文明,又继续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城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证,处处散发着智慧之光。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早在1993年联合国东京“大城市管理”会议就宣告:“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与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府代表团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城镇是文明中心,他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及科学的进步”,并再次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些预言阐明了城市化是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必将被滔滔的历史洪流所淹没。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也许岁月会随风飘逝,可打上品牌烙印的城市的脸孔却会永远清晰。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馆     
《中国物业管理》2010,(12):44-44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孙峻 《国土经济》2004,(1):56-57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不足。就城市化水平而言,中国与相似发展程度的国家,如印度(36%)、印尼(36%)马来西亚(43%)等相比,明显偏低;更是大大低于中等发达国家50%的水平。“民工潮”将大批农村人口推向城市,使他们变为“准城市人口”,进而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足够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建设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指导方针。笔者却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采取“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的发展大中等城市;因地制宜在东部地区严格控制小城市用地规模,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走与世界相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不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大城市”  1土地资源匮乏和“大城市”病不应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论”一直在我国城市化指导思…  相似文献   

11.
质量盘点     
欣然 《上海质量》2010,(10):48-50
新闻:世博会启示“城市化”质量 10月15日新华社一则新闻报道认为:城市发展左右着地球未来和人类命运,世博会为“城市化”的质量带来了启示。报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个资源集聚的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大的集聚效应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城市病”,比如:交通拥挤、犯罪增长、环境污染严重等。这种“城市病”的出现预示着城市发展达到了一定极限,逼迫城市不得不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的分解我们可以笼统地理解为“逆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一般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可见,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是以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前提的,本文就如何定义这个阶段,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这个阶段,现阶段对逆城市化的理解出现了哪些误区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信息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智慧城市逐渐体现出生命力,而作为智慧城市核心内容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成为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本文从株洲市“智慧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智慧城市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功能,设计了株洲“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模型,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服务的转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活力》2005,(4):89-89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经营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增长,对城市土地的供给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经营城市”特别是“经营城市土地”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为突破建设资金瓶颈,实现城市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城市国有资产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城市化──兼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建设陶然一、城市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8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国以来,在经济发展上实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国家集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不仅...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企业》2005,(6):69-69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指出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为核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集中讨论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他们认为建立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鬼城”一词近日频见备家媒体报端。 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建设“鬼影重重”,其实这凸显出一个本质的问题:中国新城的开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以假借城市化浪潮,弄桨超额投资,换取政治、经济利益为目标还是以尊重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务实为民,建造美好舒适新城,提高人居品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定义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化”是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概念 ,现在还没有一个为城市理论工作者和城市实际工作者都接受的统一定义。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出发 ,提出了许多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多种描述性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个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陈亚辉、刘晓萍 ,1 996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以及城市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现象”(程春满、王如松 ,1 998) ;“城市化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 ,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胡序威 ,1 998) ;“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