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如何影响农户的信贷获得。利用1999—2009年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资金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行为等多个角度刻画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获得。从不同的贷款用途看,金融市场化主要降低了生产贷款中的农业生产贷款,对生活贷款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市场化对农户正规信贷的抑制程度受产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低;反之工业投资机会越大,正规贷款受抑制程度越高,说明金融市场化对农户信贷的抑制来源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资金转移。  相似文献   

2.
在对陕西省样本农户融资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发现,农户资金借贷行为比较普遍,借贷动机偏好是生产性支出;农户资金积累能力较弱,在资金投入量较大的项目上对借贷资金依赖度较高;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获批率高,但单户授信额度较小。同时,利用灰靶决策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户融资路径偏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融资路径偏好顺序依次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融资渠道。建议针对农户融资现实偏好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挖掘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为了防范外汇储备增加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采取了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政策工具来进行外汇冲销。这些政策工具的运用在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扭曲的问题,包括: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中外汇占款占比远远大于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金融机构对国内部门的资金配置出现了扭曲;金融机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大于短期贷款比重而且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比例大幅增加,弱化了央行金融调控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投资中农业投资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产业投资比重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把农户的投资分为农业(农、林、牧、渔)和非农业(二、三产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农户投资中非农业投资比重不断加大,而农业投资尤其是种植业的比例在下降。1986年农户的农业投资占农户总投资的70%,1996年下降到64.4%,1998年又下降到61.94%,2001年农业现金支出占总现金支出的18.76%,2002年占19%。  相似文献   

5.
农业银行如何贯彻落实农业倾斜政策,增加农业有效投入,对农业稳定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合理调整信贷结构,选择最佳投入方向 农业银行恢复以来,农业贷款成倍增加,但是农业的有效投入水平并未提高,农业增长依然缓慢。究其原因,一是信贷结构不合理,农贷所占比重呈下降态势;二是资金投向欠佳,重直接生产性投入,轻视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农民对贷款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由于受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范围和额度的限制,很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这促使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快速发展。规范吉林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农民对贷款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由于受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范围和额度的限制,很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这促使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快速发展.规范吉林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户的投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当下,农户的农业投资表现出了稳定中略有下降的态势。农户农业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财政对农业投入、信贷投入等因素都对农户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提高农业投资应落在农户各项收入的增加以及各项农业贷款扶持上。  相似文献   

9.
郭雅娴 《经济问题》2012,(11):41-44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图1可以看出,1981年至今,我国环保投资总量呈持续递增趋势,从“十五”开始递增趋势较明显;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重虽然出现波动但总体亦呈递增趋势。“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21620亿元,较“十五”增长157.4%;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1.44%,较“十五”增长0.26%。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资金融资状况 1.融资总量:近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根据全省资金流量表测算,我省1994年全社会资金总量为4447.68亿元,比1993年增加1242.58亿元,增长38.8%。其中:国民可支配总资金3796.89亿元,流通中货币增加 130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加 499.16亿元,向省外净流出资金361.48亿元,国外净资本流入382.97亿元。  相似文献   

12.
小额农业贷款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有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从而可以增加农户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虽然小额农业贷款在我国多年的推行已取得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但在实际运行中小额农业贷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免除农业税意味着农户分散、有限的现金净流入,但为了较大规模的融资,必须把它们集合起来.而农村融资活动中非正规金融已占很大比重.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对免除农业税后农户收入增量对非正规金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免税后所激发的边际投资行为将发生在有密切私人关系的狭小区域内;并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如何解决由农村金融市场特殊性所导致的农户融资难问题,文章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完全合约理论为基础,从二元转型过程中农村正规金融借贷合约的激励设计这一新视角,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微观经济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元转型是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但仅会引起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的显著变化,而对非正规金融供给不具有显著影响;(2)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的增加,但并没有形成对非正规金融强有力的替代;(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农村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扶持,但农村大量资金的流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贷款的比重与其在GDP中的份额极不相称。200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农业占GDP的比重接近15%,但两者的贷款均只占总贷款的1/20左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了农村投资和资本积累,从而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障碍。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融资呈现多渠道、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融资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国家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之外的重要融资途径之一.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把农村民间金融纳入到契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是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存在农户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了解程度偏低、信贷产品无法满足农户实际需求、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品等问题,即大部分地区农户仍然借贷难。各地应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政策、完善农户贷款担保机制并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当前,社会各界喊得最响的问题之一是关于农业投入问题。多数人认为农业投入不足,其主要依据大体上可概括为五个“下降”,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投入占农村总投入的比重下降;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或农户生产性投入不足)。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照这五个“下降”来分析农业投入不  相似文献   

19.
刘云里 《经济纵横》1991,(2):37-38,50
<正> 一、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关键在于不断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业比较效益1988年以来,党和国家推行了向农业倾斜的政策,许多方面都在探讨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但效果都不够理想。例如增加了农业贷款的投放,却加剧了农民超前消费的现象。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大量资金从农业流向非农业,从农村流向城市,其直接的原因是作为农业投资主体的农民的自身的土地投资意识低、农业本身吸收资金的能力低。  相似文献   

20.
1、增加投入按照《农业法》要求,各级财政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资金,都应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并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银行农业信贷资金要不断增长,新增贷款规模中农贷比重要达到10%以上。保持和扩大以工代赈配套资金规模。要广开财路,开拓农业利用外资的路子和渠道,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如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亚行贷款、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等。还要积极探索和扩大发行农业债券、股票的路子与规模,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