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权与私权关系的平衡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公权与私权失衡的现状和冲突的背景,阐明只有摒弃“公权优先”的传统观念,注重对私权的尊重与保护,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对知识产权规定的日渐深入,不少学者认为原本属于"私权"的知识产权可能被"公权化",进而提出"私权公权化"的理论,试图为上述现象寻找正当性。文章通过对其提出的理论进行分析,从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本质属性出发,认为"私法公法化"不代表"私权公权化",并阐述倘若此理论成立,将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对知识产权的维护还是应该遵守其"私权"属性。  相似文献   

3.
刘鹏飞 《价值工程》2012,31(13):264-265
刑法作为公法,首先保障的是公权,也不排除保障私权。问题是刑法在保障私权方面,该做的还远远没有做到。我们应该对受害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明确给以法律保障,重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人性化。在刑事诉讼中推行私法的"自愿、调解"等原则,并以此完善私权的保障。明确公法、公权与私法、私权的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冲突充斥整个人类社会,事实表明,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协调平衡不仅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进步,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新形势,新时代下,正确疏导和解决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协调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法精神是指在法律调整过程中采用公法调整方法.国家公权介入个体意思自治范畴.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法治理念。这种理念并不是为了突出或强调权力本位和国家至上.而是在理性看待国家公权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审视国家或公权介入的正当性存在.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这种正当性贯彻到具体的法律调整过程中。它主要体现为公权介入或国家意志.但并不止于此,它张弛有度,体现文明;尊重私权、维护公益是公法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毕雁英 《活力》2005,(6):168-169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关切的焦点问题,国家产生和存在的本质在于帮助公民更好地实现其权利,现代国家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宪法。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一种由宪法架构的平衡机制及其所达成的平衡状态,其核心理念是不断在权利与权力之间实现平衡,使权利与权力协调发展。行政法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矛盾的主要调节器,它既要防止政府滥用权力而侵犯公民权利,又要防止公民滥用权利而使政府处于无秩序状态。本文旨在从宪政平衡角度和行政法平衡角度促进宪法和行政法的民主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认识劳动监察的重要作用1、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劳动监察的重要作用法治的真谛在于保障人权,控制公权。具体来说,是指国家和政府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它要求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也即立法机关的职能不仅要确认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要求建立使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行政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为了城市新的规划,房屋拆迁在所难免.一直以来我国的城市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公权和私权之争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拆迁过程中的权力之争分析,并提出在房屋拆迁中运用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适用情形,力争在公权中通过正当防卫解决私权救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茎  周德和  丁文 《中国审计》2004,(18):44-46
领会宪法精神,树立审计为民理念从政治概念讲,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法律概念讲,以人为本是以公民的权利为本。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对人民利益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最终体现在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上。宪法作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审计必须贯彻落实宪法精神,必须树立审计为民理念。第一,宪法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宪法最主要的内容,一是确认公民权利,二是设置国家权力。可以说,宪法既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  相似文献   

11.
刘龙 《浙江审计》2004,(11):15-16
审计权力是国家或组织为监督、鉴证、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而赋予审计人员的强制力量,是一种“公权”。本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审计人员审计权力活动对于其自身的收益与成本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柯 《中国审计》2006,(G00):48-49
十六大报告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是法治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根治腐败、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发挥审计的监督的作用成为突出的问题。自2002年末审计署公布第一份关于“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报告以来,从“审计清单”到“审计风暴”,审计公告制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进一步关注、参与、监督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整改情况,这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有力的推动,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令人瞩日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往往体现着国家意志;这是一个倍受争议的群体,他们的权利通常被赋予无限遐想。他们是“公务员”,目前,他们的职业更多是被当作一种身份。  相似文献   

14.
李宁 《活力》2013,(22):104-104
一、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br〉 异化理论的演变异化问题并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开始提出异化问题,他们将“异化”当做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一种“自然状态”,即人人享有充分的权利,因而都享有自由平等,而国家和政治制度就是这样产生的,于是人的权利就得到保护,然而现实的事情和人们希望的正好相反,人们使自己变成了国家的奴仆,这就是社会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杨宝刚 《活力》2003,(10):56-56
“权力”与“权利”两个音同形异的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安消防机构行使着法律所赋予的消防行政执法的“权力”,被监督对象,即行政执法相对人则享有着同样是法律所赋予的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权利”。但就目前的行政执法状况来看,由于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淡漠与法律宣传的滞后,个人、组织尚未培育起依法行使监督、抗辩、诉讼、索赔等权利的法律意识,违法行政导致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受损害却还是处于“不知告、不愿告、不敢告”的被动局面。所以说,了解行政执法中行政相对人所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应是相对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须,也应是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执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有赖于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当此《公务员法》实施之际,对公务员能力建设谈点管窥之见。一、为“公”须崇尚法治,练就依法行政之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公务员作为国家法律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一要更新思想观念。一方面,行政思维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把“权力来源于官”向“权利来源于民”转变;把“政府权力本位”向“公民权利本位”转变;把“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另一方面,公务员作为依法行政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贺大卓 《英才》2009,(7):24-24
将日照钢铁资本化是杜双华在公权面前所设立的一个路障,这一做法能否将公权推进合法边界之内尚不得知。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人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在我国是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以及经依法授权的组织,依据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国家或社会事务的管理的行政原则。其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严格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这一指示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20.
知识权利是一种私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知识权利纠纷亦属民事纠纷,对此本应通过司法途径予以化解,从而保护知识权利权利人的正当权益。但是一些侵犯知识权利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私人权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侵害了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加之知识权利的特殊性,就有必要通过行政途径对其予以保护。对我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对知识权利实施行政保护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