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上升了9%,达到1.2亿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的能源现实能否承受得起汽车时代的能源消耗 中国的能源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石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了一倍,从1993年的每日291.3万桶增加到2003年的每日598.2万桶,占全球石油消费比例从4.4%上升到7.6%,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消费量达到约2.5 亿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全国汽车耗油3050万吨,占汽油消费总量的52%.今年预计总消费量将达到2.9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也将由2004年的43%,2005年有可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熊启滨 《北方经济》2005,(12):53-54
一、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进口石油数量逐年攀升,2004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目前,全国石油总消费量约3.1亿吨,其中,已有近一半依赖进口。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分别位于1.56-1.87亿吨和1.35-2.20亿吨区间;而同时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会分别达到3.35-3.68亿吨和4.30-5.50亿吨区间,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进口石油中有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寻求安全的石油供应通道,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中哈石油管道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依托大陈岛石油码头发展台州大乙烯石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石油及其制成品的需求日益增加.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18367.6万吨,进口14518万吨,原油产量历年虽有增幅,但远远低于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增幅,近年来我国每年原油消费量在3亿吨以上,原油对外的依存度超过40%.作为石油重要产品的乙烯,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产量941.2万吨,同比增长22.2%,但与市场需求相比,自给率仅达到43%,按此速度到2015年,自给率将下降到35.7%,国家石油产能与战略商业储备和加工的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5.
一、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进口石油数量逐年攀升,2004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1.2亿吨。目前,全国石油总消费量约3.1亿吨,其中,已有近一半依赖进口。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分别位于1.56-1.87亿吨和1.35-2.20亿吨区间:而同时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会分别达到3.35-3.68亿吨和4.30-5.50亿吨区间,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进口石油中有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寻求安全的石油供应通道,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中哈石  相似文献   

6.
李漫 《中国经贸》2006,(10):78-78
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超过5%,达到32000万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石油消费国,中国减少了石油出口,增加了石油进口量。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净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0.1%。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油价上涨已引起中国国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能源安全概述当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势头强劲、雄心勃勃,但这些却是建立在产量、消费量过低的石油基础上的。195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是373万吨,直到1963年中国才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依靠进口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历史。也是在这一年,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0万吨,使全国石油产量上升至648万吨。从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中国的能源一直都是自给自足。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能源利用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联向中国提供石油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达到自给自足的计划饱受争议,1960年春,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需求及“安大线”的命运(一)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低1个百分点,即按4%测算,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原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43亿吨、2.96亿吨和3.6亿吨,且需求弹性不大。我国从1993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1999年净进口量达到4000万吨,2000年净进口量达5000万吨,2001年增至7000万吨,2003年上半年净进口量为3700万吨,这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九大石油进口国。专家分析指出,即使需…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需求及“安大线“的命运   (一)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   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低1个百分点,即按4%测算,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原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43亿吨、2.96亿吨和3.6亿吨,且需求弹性不大.我国从1993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   ……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的石油危机中国传统的能源安全主要指对外依存。具体地说,中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为55%;随着需求增长,中国天然气进口迅速增大,对外依存已达12%;煤炭进口2011年就有可能达1.5亿吨,国际煤炭市场不大,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受国内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对外依赖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状况、能源安全现状以及影响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加快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推进,镇域经济体的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因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备受关注.以能量四环节理论作为能源研究方法,构建涵盖"源-网-荷-储"技术环节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利用能量四环节理论规划设计了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湿地特色小镇.案例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镇级区域能源基本自治;可打通"发-输-配-用-售"环节,实现镇级能源互联网;环境与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性较差.特色小镇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耦合供能可作为城市化过程中新的供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石油经济的不确定性,时至今日,经济学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石油市场的比较完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油价波动和世界能源格局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回顾,我们认为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世界能源格局的演进反映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权力"的消长。本文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世界能源格局及其变动的角度探讨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为能源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绿色资讯     
《新财经》2011,(11):88
法启用"智能垃圾箱"近日,法国巴黎郊区罗曼维尔(Romainville)首度启用"智能垃圾箱"。该"智能垃圾箱"采用自动地下抽吸系统,其特点在于投入垃圾筒里的垃圾会自动地被吸入地下管道中并进入最后的终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nd sticking points of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in China. Then the marketing competence and supply and demand makeup of some primary kinds of energy in China are predicted. At last the policy selection to promote energy technology advancement is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这一能源热点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中亚地区的能源地缘国家相互的地缘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能源地缘格局,具体表现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管线走向的博弈。能源地缘国家相互之间在地缘上的认知分歧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多边能源合作的最大挑战。中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前景取决于各参与国为改变相互地缘认知所作出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至201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代表性国家能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的统计数据,运用DEA改进后的超效率SBM模型,建立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入更加敏感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1国传统化石能源效率,以及加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后的综合能源效率,并定量对比研究其对能源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不同国家加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对提升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金融支持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行业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资金缺乏是制约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以及其它环保行业至少将有2万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应放宽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限制.节能行业应继续发展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主导的融资模式,新能源行业更要注重民间风险投资资本的引入.应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为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Energy Industry in China: Marketization and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Opening Up the Energy Market: Resultsand Impact on Energy Security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becomes an issue when domestic shortfalls in energy resourcesand output force a country to turn to other countries for energy supply. An open energymarket can hardly cau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and an energy-poor country can meetits energy needs only by opening up its market. In the last decade, the oil demand on theChinese market has been growing robustly, and oil imports have kept rising 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