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一、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生产形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干中学,通过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形成的。一般来说,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进步传导的,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而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推动的。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生产效率,即人力资本形成的内部效应,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使资本的收益率提高,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力资本越多,技术进步越快,经济增长也越  相似文献   

2.
产值与就业结构的调整究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还是原因?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转移、资本积累在二元经济增长中的相互关系.对该模型的分析表明,虽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只有总量的高增长率才能导致经济结构的高变换率,因此结构变化并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经济增长乃至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提高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是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冯涛  徐浩 《北方经济》2007,(10):63-6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安徽省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制度基础,积极吸引FDI,增加人力资本、R&D等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徐浩 《北方经济》2007,(5):63-6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安徽省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制度基础,积极吸引FDI,增加人力资本、R&D等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G-W长期增长模型融合了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的理论,尝试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视角整合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增长的长期增长过程,实现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型的内生化,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解释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和驼峰型增长。对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来说,G-W模型的政策意义在于指出了技术进步、人口转型和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对于长期增长的重要影响,其中包括提升效率资源水平以促进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和分析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知识积累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说明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在于内生化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因此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实践中,要重视发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在汲取前人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建立了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并且这些内生变量对政府政策是敏感的,因而合适的政府政策在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中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应进一步完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制度基础,增加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并且这些内生变量对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是敏感的,因而合适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发展时刻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瞩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后,人力资本因素作为一个新生的生产要素诞生了,它不仅具有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促使其他生产要素提高效率的功能,人力资本积累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收集了1982-2012年有关经济增长及投入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别测算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73%、23.88%、20.19%、38.2%,与以往测算结果不同的是,其中这里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是剔除了人力资本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技术机制进行经验分析,使用的人力资本数据来自于Kyriacou(1991).得出结论: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对增长的间接影响表现显著;作为人力资本影响增长的中间变量,技术进步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技术创新,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技术追赶.文章为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公共支出对长期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一方面,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持续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升,将有效促进创新能力、技术进步速度等的提升,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杨建芳、龚六堂(2005,2006)等研究认为人力资本由教育资  相似文献   

13.
郑亚男 《北方经济》2010,(14):16-17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和推动者。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教育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6—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力求考察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证实东、中、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已对经济增长的源泉、路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概括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4大因素是:要素禀赋(主要有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的初始状态、配置效率及动态变迁,经济制度变革所导致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化水平、外来资本的投向,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不过,不同学者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源泉有不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崔巍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154-156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技术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新增长理论中 ,内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技术进步以及影响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路径。社会基础结构通过影响这些因素影响着经济的长期增长。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系决定了人们获得社会认同的取向和社会资源的投入方向 ;社会激励结构、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社会权力结构决定了个体以何种方式达到其获取社会地位和资源的目的 ;制度和政策通过影响个体和厂商从事不同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其行为模式。发展中国家必须改善社会基础结构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因此合理增加科研投入和教育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998-2008年度全国各省市的GDP、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教育投入的年度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教育投入分别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