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重视支出结构凋整,强力刺激内需。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应首先确定科学的实施思路,然后有重点地安排。1998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财政政策力度启动经济:7月,财政部将年初制定的1200亿元的公路投资计划增加到1800亿元,大幅度增加水利、环保等基础性设施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在给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的基础上,于8月份增加建设性国债1000亿元,使当年的赤字规模达到960亿元。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扭转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下降的局面,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特征是增加赤字,增发国债,扩大公共投资。1998~2002年的5年里,我国共发行了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国债项目投资有效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总规模达3.2万亿元。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也给了中西部地区以积极的扶持,为支撑国民经济的稳步回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用好用足用活国债资金,发挥…  相似文献   

3.
周宗安  邓岩 《山东经济》1997,(5):46-49,57
我国国债市场始刨于1950年,当时为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和弥补财政赤字,财政部发行了1.48亿“分”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发展经济,解决建设资金之急需.1954—1958年,财政部又每年发行一期“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五年共发行国债35.44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预算经济建设总数862.24亿元的4.11%。  相似文献   

4.
高艳芳 《中国经贸》2009,(18):247-248
本文通过分析赤字和国债的关系,研究怎样采用合理的国债方式弥补赤字,才能有利于财政平衡、金融融通和经济稳定,同时探讨了政府发行国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到底是否明显这一命题,并最终提出应适时调整我国国债政策取向,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债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债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前瞻新中国发行国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折合人民币3亿元,1954—1958年中央政府又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33-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一时期所发国债均未上市流通,1968年初全部偿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2312-74亿元,国债余额约800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至今已有15个春秋;国债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顺利发行了巨额国债。 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920亿元;1995年底,国债余额3300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央财政总收入的85.7%。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抛弃了以前用以向世人夸耀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幼稚主张,着手用政府债券这一政策工具筹集资金,发展经济。1979年开始向国外举债,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特别是本次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以来,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大增,从1994—1998年,累计发行国债10028亿元,约占全部发行国债的87%。其中,1997和1998两年共发国债5640.8亿元,占近18年发行总额的48.9%。1998年,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 GDP 的比例为14.5%,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8.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是国债发行量最多的一年,总计发行国债高达6591亿元,其中包括向4家国有独资银行发行的用于补充其资本金的30年记帐式附息特别国债2700亿元,其余的3891亿元国债是用于当年支出的。这样大幅度地提高国债的发行量,尤其是大量的国债筹资已经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之上,一下子就将财政信用的风险问题提到了众人瞩目的位置。笔者认为,财政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靠新债偿旧债,一旦新债发不出去该怎么办;二是财政信用资金的使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今年国债的发行规模为3000亿元,至9月底已发行了13期近2600亿元,其中:凭证式3期1600亿元,记账式10期近1000亿元。已发行国债有以下特点: 1.规模适中。虽然今年的国债发行规模较去年有较大增加,但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国债销售的火爆,今年的国债规模仍较为适中。首先,今年中国  相似文献   

10.
科技商报     
特种债券也称特种国债,是由国库券派生而来的,一共发行过3次,目的是解决政府资金的不平衡,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特种国债的发行对象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待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通部车辆购置附加基金管理机构。券面采取收款单形式,可以记名,可以挂失,但不能流通。1989年特种国债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42.84亿元;1990年特种国债亦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32.68亿元;1991年特种国债仍为5年期,但利率降为9%,发行了17.21亿元。(南证)  相似文献   

11.
5100亿国债到底干了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决定发行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定向用于加快农林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住房六个方面的建设.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央又决定分别发行1100亿元、1500亿元、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累计发行5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在继续安排在建国债项目的同时,增加安排了重点行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截止2000年年底,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国债项目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7500亿元,总投资规模24000亿元,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左右,2001年初步预计带动1.8个百分点左右,对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拟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同时要逐年调减发行国债的规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该如何调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镇》2012,(7):24-25
中国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国家财政部6月14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定于令年6月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财政部曾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在港发行60亿元、80亿元及200亿元人民币闻债。官方称.财政部2012年继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吲债并稳步扩大发行规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经...  相似文献   

14.
马胜  张瑞琰 《特区经济》2004,(10):194-194
一、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的涵义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运用是以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和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运用历年结余;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尽管我国财政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以实现预算平衡为目标,但实际上,在这20年间,只有1978年(10.17亿元)、1981年(37.38亿元)和1985年(0.57亿元)3年出现了规模不大的财政盈余。由于国家法律规定财政不允许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样在无历年结余可以动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通过向社会借款(即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所以,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个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债投资的成效及问题 1998-2001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国债5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预计2002年末可以完成投资总量的90%以上.大规模的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根据国家计委的估计,1998-2000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个、2.0个和1.7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2000年GDP增幅比1999年回升了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该对中国经济乐观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金融时报》12月6日】12月8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相关信息显示,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6000亿元,而中国将进一步发行7000亿元特别国债。基于上述政策,我们计算得出财政赤字与特别国债的总和将占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2009年M2增长率目标定在17%,  相似文献   

17.
3600亿:三年国债投向大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为刺激内需,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发行了3600亿元特别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教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其中,1998年发行1000亿元,1999年发行1100亿元,2000年发行1500亿元,这些资金对于拉动投资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国债发行规模已定:2400亿元,比去年的1952亿元又增加了448亿元,增幅为22.95%。然这仍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市场对此反应平静。引人注目的是,在这2400亿国债中,已发行且不能上市的凭证式国债,高达1230亿,占全年发行总量的51%,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5.86%。凭证式国债的大规模“扩容”,给证券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市场化探索倒退一大步’97凭证式国债为三年期国债,年利率9.18%,比同期银行利率8.28%高出0.9个百分点。该券由各大银行发售,发行期长达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预算管理和约束,1994年中央财政赤字不再通过用向中央银行透支的办法来解决,以避免因赤字性的货币发行而加剧通货膨胀,因此中央财政的赤字除了通过努力增收节支来求得一定的缓解外,仍将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 1994年的国债发行方式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两年期的国库券由财政国债服务部承购包销,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发行,即凭1989年、1991年未到期的特种国债和国库券提前一个月,并增加一个百分点“以旧换新”。三年期国库券发行采取通过专业银行系统将指标垂直下达到基层单位的方式。为此,我们对海西地区1994年国库券发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给出了一组今年经济预测数据:GDP增长7%,新增就业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1%,外贸增长7%,外国直接投资(FDI)58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财政收支保持必要的差额,国债发行1400亿元.加上去年留下的100亿元,共1500亿元,货币发行略有增加为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收入增长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