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提出 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届时与会各国首脑将就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共识.此前各届大会讨论的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农业并未包括在议程之内.不过,正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的出现,"绿色科技"和"新能源"应运而生,率先行动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占据了新兴环保产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投资》2009,(7):11-12
气候变化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中国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一向本着对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采取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将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尽管金融危机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会动摇,行动不会松懈。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引起了广大物业服务企业的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基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的数据,总结了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认知的信息来源,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各项政府政策对企业的重要程度等,最后以全方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时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仍需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改善世界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国的繁荣发展.我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概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强已成为共识.普遍认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过多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减排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遏制全球变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经济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并不经济,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减排道路,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碳循环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派生的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策略.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碳汇碳循环产业发展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温度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在给全球及区域层面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加复杂的影响.适应气候变化也越来被广泛接受和重视,并视为与减缓同样重要的缓解与策略.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适应气候变化更倾向于区域层面和具体领域,所以目前,适应方面的研究及进展都非常有限,对适应技术和措施开发很不深入,不能满足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广泛且深远的影响着财政系统的可持续性,其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设计共同构成了气候变化财政学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文献和实践探索,系统总结并提炼气候变化对财政系统的影响,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及其效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气候变化财政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系和研究命题。本文认为建立气候变化财政学分析框架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机制设计有效提供气候公共产品,建立气候公共产品供给与融资模式、推动财政部门(政策)与其他公共部门(政策)建立协调机制,促进气候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提升和公平分配,在区域/全球范围内建立可实施的稳态合作机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要加强气候变化对财政健康和财政压力的影响研究,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财政机制与财政政策体系,基于财政治理逻辑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收益分析,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政策协同机制设计和全球合作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资源安全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制约性因素。文章阐述了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对中国的水资源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测算,认为中国水资源安全已处于危险状态,部分地区,部分指标已处于高度危险状态。文章还对中国未来的水资源需求及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总量安全、结构安全、质量安全、价格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借鉴国外粮食合作社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我国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湖南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小、土地流转不畅、产业链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及融资难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安全指数,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安全关联机制模型,并对其进行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GDP增长率与金融安全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指数与金融安全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房地产价格变化虽然会对金融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但小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金融安全的正向影响,并提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以及大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特殊优势,是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给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广西应全力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借助这两个庞大的经济体,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广西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价格指数,运用"价格法"构建测度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指标,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198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但进程缓慢。对外开放水平、地方政府行为、国有化经济比重等是环渤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良好的饮水环境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容忽视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它已经成为制约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分析了石家庄市饮用水安全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原因。最后,针对石家庄市农村地区当前的饮水状况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云南省与东南亚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云南省2003—2018年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云南省与东南亚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云南省与东南亚贸易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基本为正向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入手,探讨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分析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及中国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为维护中国海洋经济安全应强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经济区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SWOT分析模型深度剖析,北部湾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沿海资源、集群港口优势、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但经济基础薄弱、缺少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与带动又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瓶颈,国内其他经济区的竞争压力、东南亚各国政局不稳以及与中国海域问题的纷争也有着潜在威胁。北部湾经济区应该立足北部湾,抢抓发展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为经济区开发服务;实行海陆大联动,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旅游安全在旅游产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角色。首先,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其次,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屡见报端,旅游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安全问题已成为进行旅游安全研究的现实根源。政府、旅游企业经营者、旅游者及社会公众应对旅游安全问题予以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更应该将安全置于旅游业重中之重的地位,并能在旅游过程各个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消灭一切安全隐患,将旅游安全事故降至最低,确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