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日的股票     
芨芨草 《东北之窗》2008,(23):34-37
2007年"5·30"之后,中国股市大跌,大盘从6124点高位一路走低,直至跌破2000点,在这场下跌风暴中,中国绝大多数股民被跌得几近倾家荡产,许多股民资产缩水近70%以上。股市下跌飓风刮得股民凄凄惨惨戚戚,有极少数经受不住打击的股民以服毒、跳楼等方式自杀了,更多的股民是陷入哀怨的困境,只有少数股民侥幸幸免,还有一部分股民选择了远离或逃离股市。一时间,中国股市笼罩着凄风苦雨,哀怨气氛萦绕不散。不断下跌的股市严重恶化了股民的情绪,面对股市,套用一句粗话:狗日的股票,也许最能代表当下股民的心态了。  相似文献   

2.
刚刚还没有喘过一口气的中国股市又在减持的一片吆喝声中闻风而跌,跌得股市七晕八昏,跌得股价面目全非,跌得股民泪流满面,心都在打颤。市场人士认为牢不可破的1500点政策底被迅速击穿,大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之势。失望、无奈、怨气之后还是失望、无奈、怨气。这是否代表着某些人极力倡导的价值回归和“泡沫挤出”呢?也许用不了多久,很可能还会挤出血、挤出肉,只剩下一具瘦骨嶙峋的“骨架”。要真是这样,还真应验了有些人提出的“推倒重来”的可怕论调。减持,减持,这个砸矮了股市、砸扁了股民钱包、吓怕了股民的敏感话题,从…  相似文献   

3.
深圳股市自去年4月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指数不断下滑,从去年初最高的368点跌至目前的121点,下跌了67.1%,大多数股票已跌破发行价。低迷的股市犹如一块石头压在股民们的头上,使他们抬不起头来。何时才能搬掉这块石头,让股民们重新振作起来,昂首阔步,继续沿着股市的道路前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深圳股市低迷的成因与出路。 一 深圳股市低迷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11,(8):40-41
在经历了五年的中国股市,终于让股民尝到了什么是牛市。1996年上海股市一种气势如虹,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飙升到1258点,深圳股市更是疯狂上涨,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涨幅达5们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在股市财富效应的感召下,中国股民开户数急剧境加,超过2100万。  相似文献   

5.
1993年股市的涨跌起落,再次显示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年初上涨股市指数冲破了1500点大关,6月份随着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又逐渐回落到700多点。以后股民的大喜大悲又集中在收购概念股上。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末某会场,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讲坛时不慎跌了一跤。有股民急呼:“不祥之兆,中国股市必有一跌!”;旋即,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上前扶起郭树清,方令股民惊魂稍定:“幸好幸好,还有社保基金救市……”  相似文献   

7.
1997年对东亚、东南亚国家来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始于泰国的金融风暴瞬间席卷东亚各国。风暴所到之处,汇市股市跌荡起伏,惊心动魄,破产倒闭,目不暇接。日本仅1997年11月份就发生四起倒闭事件,其中包括证券业排名老四的山一证券和第七的三洋证券。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报一美元兑130日元。韩元对美元汇率更是创出历史新低,报一美元兑2067韩元,汉城股票指数狂泄至376点,创出10年新低,市场较危机爆发前跌去近50%。一连串的金融危机给东亚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面对伤痕累累的东亚经济,人们不仅要问,东亚经济怎么了?东亚模式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8.
今年就要结束了,截止到11月15日收盘指数,较之于年线开盘点位1643点,股指已经跌去大约180点.也即:在2001年股民平均亏损20%以上的基础上(期间最大32.5%),2002年11月15日为止股民平均亏损10%以上.问题是:为什么2002年度市场出现了停止国有股减持、降低佣金、降低印花税、新股配售、快速发展基金业、允许外资购并国有股、推出中外合作基金、实施QFⅡ、业绩水平较之于2001年提升、积极推动上市公司重组等10大实质性利好、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的大政方针,股市仍旧起不来、股民仍旧要亏钱?原因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股市没搞头”,“股票没炒头”.前句主要为证券商所说;后句主要是股民所言.其实,社会各界大都这么认为.果真如此吗?我以为不然.中国的股市,虽说起步较晚,但它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公开、公正、公平的显著特征,为广大投资者所称道.因此新辟的股市,倍受股民青睐.作为既是投资者又是改革参与者的广大股民,识取财之道,投身股市,把股市闹得红红火火.当然.股市的兴旺,正好与我国经济的晴好天气相对应.但“月有阴晴圆缺”,当股市太阳高照到1993年春末之后,骤然转入阴雨天气,深圳股价指数由360多点,上海股价指数由1200多点开始下挫,经过一年时间的煎熬,到今年4月下旬深指一度探底128点多,上指也降到540多点.凡在高指数、高价  相似文献   

10.
股民的血泪     
大概是股民都亏得肉痛了,近来也变得文艺了。前阵子恰逢A股点位回归10年前的原点,一时之间,股民的创作热情与压抑已久的痛苦一道喷薄而出。股市版《江城子》日,“十年涨跌两茫茫,费思量,自难忘。转头成空,无处话凄凉。两千点,相对望。夜来发梦上高岗,六千一,好风光。股市蹉跎,小散唯有泪两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正在艰难跋涉。沪指一个月跌逾两成,刷新13年跌幅纪录;沪深300权重股指同期跌近两成,创下三年来月跌幅之最。一季度A股市值蒸发10万亿,股民账户金额缩水三成余,局面惨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刚刚过去,不少做投资的人士就开始点算自己过去一年的投资回报了.股民朋友Thomas--香港芸芸股民中普通一位,在2003年年初时,Thomas眼见股市由16000点高位下跌至10000点以下,于是毫不迟疑入市,结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眼睁睁看着香港股市一跌再跌,连新年都过得极不舒坦,连番向笔者诉苦,进入2004年后,香港股市峰回路转,到2005年年底时再突破1 5000点大关,Thomas自然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3.
5月下旬海外股市,纷纷大幅回落,海外股市患上抑郁症? 5月20日起,美国股市与香港股市连续大幅下调,至5月3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跌去428点,跌幅达4%;恒生指数收报11302点,累计跌去719点或6%,周五收在"牛熊分界线"--250天平均线下方.  相似文献   

14.
岌岌可危     
1995年的股市是极其复杂的,这一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中国股民也在一次次跌倒中逐渐成熟起来,现在经常谈起的股民风险教育,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下,股民时不时的就被市场教育一次,当年的股民是摸爬滚打一路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和国家社保基金的一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去年6月中旬《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以来,中国股市跌势无减,上证指数从当时的2300点左右落至目前的1700余点.媒体,业界,股民与决策者议论纷纷,很多人把这次跌势归结于《办法》.理由大致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苦涩的.这一年更是永远不能忘掉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开始.中国股市目前只经历过三次崩盘,这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1993-1994年,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而在此期间,初出茅庐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宝延大战",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战,其引发的轩然大波远远超出了事件策划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料.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27日,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恒指27日跌360点报20147点,成交648亿元;恒指28口跌496.36点报收19651.51点;沪深股市创下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美股收盘:道指重挫416点,纳指雨挫96.7点。“黑色星期二”的突然袭来,令股票市场掀起一阵巨浪……这场巨浪对于全球股市的震荡可想而知,对于数以千万计的股比而言,“黑色星期二”将永远记载在他们人生的经历中。股票市场,为什么能够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百姓进入到这场风险游戏中来?纵观全球,不论是亚洲、美洲还是欧洲,股民数量都是惊人的。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参加到这场全球大游戏中来?股市的魅力到底在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11,(3):72-73
1993年,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是苦涩的。这一年更是永远不能忘掉的一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开始。中国股市目前只经历过三次崩盘,这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1993—1994年,股指从1512—325,大盘跌幅为78.50%,一半个股跌去80%左右。而在此期间,初出茅庐的证券市场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宝延大战”,这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购战,其引发的轩然大波远远超出了事件策划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料。  相似文献   

19.
1300点 2004年9月9日,沪指于上午9点跌破1300点关口创5年新低,最后以1284.31点收盘。1300点在中国股民心目中是一道防线,股市的不断下跌凸显了边缘化危机,那一时刻,中国股市宣告5年来的市场大底失守。"端正股市的功能,解决股市的问题"已成为证监会、政府当务之急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14日,股市在小幅度上升一周以后,发生突如其来的飙升,上证指数由1388点上升到1466点,放出365亿元的巨量。这是中国股市被洋教条统治1年多以来的一次总爆发,股民和证券界期望新的领导能够摆脱洋教条的束缚,重返大牛市。2002年6月24日,政府停止国有股减持,政府看到了国有股减持隐藏的巨大风险,果断改变了政策,但事实上,牛市并没有形成,最终变成私募基金和大户出逃的机会,又套住了一批基金。为什么像停止减持国有股这样大的利好,仍旧不能恢复大牛市,甚至有继续恶化出现崩盘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