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I是否提升了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外资通过生产效率、研发效率、竞争效应等渠道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广告效率渠道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外资企业数目增加会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外资企业出口强度增加会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来看,外资不利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浙江52县1996年-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企业、本土企业集聚及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本土企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相比于资本来说两者作用效果并不强;外资企业在浙江县域的区位分布并不注重本土企业空间集聚状况,而是更加注重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度;本土企业空间集聚是本土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外资企业集聚对本土企业投资反而呈现较小的"挤出效应"。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县域内生经济增长,应加强浙江县域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融合,从而提高区域持续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后W TO时代,外资商业巨头的进入对重庆市本土商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且指出本土企业及外资企业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本土企业应该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本土连锁零售企业通道费用盈利模式引发了舆论指摘,盈利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对此,本文通过对本土连锁零售企业传统盈利模式劣势与供应链管理盈利模式的优势分析,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本土连锁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竞争中,国外企业,特别是大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国内企业如何利用发挥本土优势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劳动力优势、熟悉国内市场和国内制度的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中国传统习惯及市场特点决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企业本土优势的现状与动态趋势,进而提出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本土优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竞争中,国外企业,特别是大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国内企业如何利用发挥本土优势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劳动力优势、熟悉国内市场和国内制度的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中国传统习惯及市场特点决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企业本土优势的现状与动态趋势,进而提出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本土优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日益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外资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外资企业落户长三角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外贸企业,本土企业在市场熟悉程度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资金、管理模式、政策倾斜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增长极,发展本土企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在政策上对本土企业多加扶持,本土企业也应学习借鉴外资企业优秀管理经验,努力发展壮大并争取形成本土企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别分析本土企业可能的对跨国企业药物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跨国企业与政府监管间的行为决策,以及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间的博弈过程,并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若跨国企业与我国本土企业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能够拓展在中国的市场,则双方将倾向于选择合作共创市场,从而避免本土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海南省本土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海南省本土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本文探讨了海南省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明了研究本土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的重要意义,结合3S1L原则和国内物流系统评价标准,分析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之间差距,最后对本土零售业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生产率、R&D投入与企业利润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外资企业内销活动总体上对本土企业生产率造成的是正面效应,这种正面效应在一般产业中更为显著,但在高新产业中表现出负面效应;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R&D投入产生抑制效应,且这种抑制效应无论在一般产业还是高新产业中均显著存在,但在高新产业中更为突出;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利润具有抑制效应,但这种抑制效应只是在一般产业中显著存在.本文的经验证据均表明,在华外资企业内销战略对本土企业发展造成挑战,中国外资政策已经到了关键调整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投资的扩展,越来越多的达到一定规模、享有良好商誉、具备了开发自有品牌条件的本土零售企业跃跃欲试。本文在阐述零售商自有品牌内涵、特性基础上,借鉴欧美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经验,分析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土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发达国家相比,本土零售商自有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零售商规模、质量管理、企业信息化水平及自有品牌运作与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本土零售商在开发自有品牌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土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跨国公司为主力的FDI企业大量进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我服务的产业链造成了冲击,使得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被抽空。本文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双重视角,在理论分析生产者服务投入与下游市场需求对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上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FDI企业对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重制约机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与工程机械行业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得出,FDI容易制约本土设备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许多大公司来到中国成立分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生产了标有国际品牌的优质产品.国内生活水平提高使消费者热衷于购买国际品牌的产品,中国的市场逐渐被国际品牌占领.因为国际品牌的商品具有消费者认同的"质感".这种"质感"是将企业诚信、品质、服务、广告完美的结合成为一体,这样的商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本土品牌的消费者大量流失使本土企业危机重重,要想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接轨就需要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和外资零售企业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土零售企业发展的瓶颈,并给出了策略性建议,这对我国本土零售业长远发展有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向型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流通企业进入之后产生了"鲶鱼效应",促进了国内流通产业的竞争及业态的多样化,优化了中国流通产业结构,提升了中国流通企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但同时,也使国内流通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严峻考验.为此,应确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取消外资流通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健全和完善流通法律体系,培育大型本土流通企业集团,保护本土中小流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本土流通企业实施海外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竞争中,国外企业,特别是大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国内企业如何利用发挥本土优势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劳动力优势、熟悉国内市场和国内制度的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中国传统习惯及市场特点决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企业本土优势的现状与动态趋势,进而提出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本土优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直销管理条例》的颁布,不断有国外的直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在不断涌现本土的直销企业,但是在与国外的直销企业相比,中国本土的直销企业始终处在销售的弱势上,所以我国的国内本土直销企业有必要分析自己的营销环境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