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山西名山众多,每一座名山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五台山的宗教文化,恒山的悬空寺,藏山的《赵氏孤儿》,珏山的"双峰捧月"……而管涔山的特色只要一个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奇!芦芽山、万年冰洞、宁武天池、马仑草原、石门悬棺,可谓是景景有特色,处处皆称奇。  相似文献   

2.
《旅游时代》2012,(10):69
景区位置晋城高平市区东南七佛山南麓,距晋城市区约45公里开化寺位于高平市东北的舍利山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据《重修开化寺观音阁记》所记载"距泫城三十里有舍利山,山上建开化寺,盖武平二年创也"。时至唐代,寺宇逐渐隆盛,唐昭宗龙纪、大顺年间(889年—891年),此寺名曰"清凉兰若",由高僧大愚禅师主持。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泽州府舍利山开化寺填图铭记》碑中已将清凉兰若寺改称开化禅寺。宋代建造的大雄宝殿在寺院的正中,是寺院中最有价值的建筑。这座殿宇面阔3间,进深也是3间,单檐歇山式  相似文献   

3.
八百里太行,最美的风光在哪里?在山西晋城!世间沧桑,五千年风雨掠过;天地慷慨,留一方厚土于斯。涉彼洪荒,文明肇创;胄衍祀绵,山峨河浩。江山留胜迹,风光无限好。游走晋城,心旷神怡,其豪迈近乎诗仙望瀑庐山之前,而飘逸犹如东坡泛舟赤壁之边。晋城位于三晋东南,雄踞太行之巅,俯瞰中原大地。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沁河、丹河二水纵流,八百里太行美景的精华尽聚晋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晋城优美的自然景观,久远的历史积淀赋予了晋城深厚的人文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相映成趣,赋予了晋城极高的旅游价值。天地造化,独厚晋城。这里有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尝百草故地羊头山,有决定华夏一统的长平之战古战场,有世  相似文献   

4.
《旅游时代》2012,(10):6-10
壮美晋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屹立,山石林崖尽显雄奇;秀美晋城,沁河、丹河二水共济,湖瀑河潭处处清丽。"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南朝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表达了自己娱情山水的思想,并描写了美好的自然风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巧合的是,其在文中所写之美景在晋城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5.
位于太行山之巅的壶关县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特别是位于该县的太行山大峡谷更是悬崖峭壁、浓阴蔽日,绿浪滔天的林海,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化积淀。使这方传奇的土地上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旅游时代》2012,(10):41-43
景区等级AAA景区位置晋城高平市神农镇,距晋城市区约60公里羊头山顶,炎帝开启农耕文明;寺庙陵观、石像见证历史变幻。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位于高平市神农镇,与长子、长治两县接壤,自古就是泽、潞两州的分界地,因此称其"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干余丈,磅溥数十里"。主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气凌霄汉。据史料考证,炎帝姓姜,"姜"字表示其部落是  相似文献   

7.
《旅游时代》2012,(10):80
泽州公园泽州公园位于晋城市中部,南临城市东西向主干路风台乐街、北为东环路、西太行路,总占地面积47.78公顷。它建于1994年10月,是晋城市建设的全市第一座大型市级综合性公园。它以晋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主题,以自然式风景园林为主要手法,以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主要素材,突出自然山水园林景观。集中体现了晋城市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地域特征。园内主要的景点和设施有:南大门内外广场、西大门、北大门、霞凤湖、  相似文献   

8.
过客徽州     
最初对于徽州的了解是几本在书店角落里找到的书,她那时在我心里代表着古老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人称“东南邹鲁”的地方是朱熹、胡适和詹天佑的故乡。后来是一部叫《徽州女人》的黄梅戏,精致的木雕门窗,清冷如月的灯光营造的是一个纯净似水的徽州。再后来是网上的游记,去过的网友说那里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和亲切的人情。  相似文献   

9.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标志释义1、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2、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3、标识造型简洁生动,红色和黄色又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了勇于创新,代表了文明和吉祥。  相似文献   

10.
《旅游时代》2012,(10):46-48
厚重山西,古道热肠。晋善晋美,尽在晋城。充满活力的山西晋城,雄踞太行之巅,俯瞰中原大地;太行、太岳、中条三山怀抱,沁河、丹河二水纵流。地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和峻险奇秀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价值,海内外游客为之心驰神往。经典晋城,人文晋城。"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旅游时代》2012,(10):75
景区等级AAA景区位置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距皇城相府景区约1.5公里上庄村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河东岸,与蟒河、王莽岭、珏山等景区近在咫尺,距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仅一岭之隔,数里之遥,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天官王府始建于宋金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王国光步入官场,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40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  相似文献   

12.
秋日万山叠翠,西出交城县城10公里,进入关帝山旅游区,象征着中日友好的玄中寺,被包围在万山丛中,大殿前,毛竹昂然,红枣挂枝,松柏如屏。与现年39岁的监院师傅释悟性(兼任交城县政协常委)谈起玄中寺近年来与日本国的友好交往,他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来玄中寺的  相似文献   

13.
孙志远 《当代旅游》2013,(10):62-62
针对新课改对传统绘画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传统绘画.中国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且经数千年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它独特的艺术精神和表现手法已成为东方艺术之代表,其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佐贺县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南端——九州的北部,在这片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物比比皆是,如吉野里遗迹是2000年前日本最大的环壕部落遗迹,它展示着古代“国家”的雏形。还有400年前从中国和韩国等地传来的制陶技术在这里孕育出了代表着日本文化的著名的“伊万里——有田烧”陶瓷文化。富饶的自然风光与传统的技艺在佐贺县焕发着勃勃生机,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日本风情之地。  相似文献   

15.
晋城十大碗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吃.辛勤的人们在劳作之余.根据其居聚地的物产.制作出一道道味美可口的家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晋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十大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步步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16.
晋城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是中华民族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丰厚独特的人、自然和社会旅游资源,星罗棋布的物遗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化、科学、艺术价值。遍布全市的自然、人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全市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古老的三晋大地,厚重的黄土高原,山西是一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也曾是一块财富之地。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为近代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以平遥、太谷、祁县等地为代表的晋商民俗文化旅游是目前山西最为热门的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晓实 《北方旅游》2001,(9):64-66
古时候,为了传至久远,人们把字和图像刻在石头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辉煌的艺术——石刻。玉也是石头,但玉在古时候是尊贵和财富的象征、且质地坚硬,因而时至今日,也很少有人在玉石上凿刻字或图像。正因如此,当人们见到姜洪奇的大型玉简书法画屏《孙子兵法》时,莫不击节称赞。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深处,浊漳河岸畔的山西省平顺县石会乡石会村背后,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青石大山,名曰“龙耳山”,又名“双峰山”。龙耳山九条山脉,宛如九条长龙缓缓延伸,呈放射状将正中的一巨大圆形山丘环抱起来,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古寺“大云院”就座落在山丘前,因此大云院又有“九龙戏珠大云院”之美称。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海边的小城,有一个被冠以皇帝才可用的“御”字的温泉。它在一座叫黄杨山的山脚下,周围绿树成荫,里面曲径通幽。篱笆围墙内郁郁葱葱,房子、亭台楼阁都掩映在绿树里,鹅卵石铺就的弯弯曲曲的花径穿插其间。在蒸腾的雾气中,在无数的山石背后,流水从石上飞流直下,水声哗哗作响,冲击着水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