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方经济》2006,(12):42-44
一、问题的引入 产业转移,又称产业区域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按涉及的地域范围划分,产业转移可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角度开始的。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形形态产业发展说”,对东亚区域内依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廊的产业结构错落有致的“雁形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概念及动因。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要素供给或需求条件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相似文献   

3.
产业区域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过程。产业区域转移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包含国际间与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是对产业构成要素的国际间移动的描述,是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  相似文献   

4.
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先进国家和地区会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传递产业,后进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不断追赶、调整和提升产业高度,实现后来居上,从而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比如,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  相似文献   

5.
赵强 《乡镇经济》2011,2(3):91-92,94
承接产业转移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国家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专门性规划,  相似文献   

6.
黄文军 《北方经济》2006,(23):42-44
一、问题的引入 产业转移,又称产业区域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按涉及的地域范围划分,产业转移可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角度开始的.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形形态产业发展说",对东亚区域内依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成的产业结构错落有致的"雁形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一理论经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发展以后,成为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本国或本地区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地域间和国际间产业与产品的周期性发展进程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和产品的转移作了系统的描述和理论的总结.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对贸易、投资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对产业转移理论的补充,如海默的直接投资理论、邓宁的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表明,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产业转移,且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的产业竞争力提升、移入地产业的更新都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产业转移又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捷径。本文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着手,对西部地区如何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进行分析,提出先转移或者建立主导产业所需的配套行业或产业,然后促使主导产业的转移,最后由主导产业带动配套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面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最终由主导产业发挥扩散效应,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服务化趋势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变迁。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基本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社会经济呈现出服务化的态势。具体而言,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把握比较优势,以积极的姿态策应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快自身发展的明智之举。一、策应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逐步接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及乡镇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客观地讲,发达地区相当数量的产业项目,或者产业项目中的某一项、几项要素,在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的苏北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而言,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经济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表现,地区经济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地区产业经济活动上.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分工形成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原因,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在推动力.当前苏北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已成为江苏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对于苏北这一江苏欠发达地区来说,抢抓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外力来培植产业基础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无疑是缩小苏南苏北地区差距,实现苏北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根主线,才能做到科学承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上要做到: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抓住国家批复的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做好产业转移;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支点,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坚持以产业转移与各省的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相一致;为产业转移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撑;坚持分工合作,在区域联动发展中促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和产品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全球经济经历两次大范围的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重心和全球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21世纪,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国家政策、发展策略、区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渐渐升高.存在经济梯度差异。产业转移即生产力地域间的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要.又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强大拉力.本文从我国产业转移的内涵与特点、产业转移理论综述、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态势、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及职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等七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根主线,才能做到科学承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上要做到: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抓住国家批复的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做好产业转移;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支点,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坚持以产业转移与各省的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相一致;为产业转移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撑;坚持分工合作,在区域联动发展中促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区际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要实现产业的区际转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我国具备这两个条件,并开始出现产业转移现象的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像浙江这样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产业区域转移和梯度推进作为一种产业经济现象已初见端倪,并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结构调整信息》2004,(3):26-26
结构梯度发展规律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向新的层次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家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先进国家或地区向后进国家或地区转移、传递产业,后进国家或地区不断追赶、调整、提升产业高度的过程依然存在,而且还在不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产业“集群式”转移现象,即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一窝蜂”地相继由—国某—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某一地区。这种产业转移模式,在短期内很快促进了产业移人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丰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而社会经济发的趋势即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发展的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给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机遇,更给包括厦门在内的国内企业带来了形势严峻的挑战,厦门市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参与这场空间的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和一国范围内考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梯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现状,取决于主导产业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高梯度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是由创新阶段的产业部门组成,低梯度地区是由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产业部门组成,产业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着区域性梯度差异。这种产业梯度的存在导致了产业在地区间的梯度转移,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高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而且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也促进了低梯度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磊 《新西部(上)》2009,(11):48-48,40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