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不对称信息下,关系型银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参与借款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文章实证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信贷公告后的市场反应,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授信和债务重组公告引起股价显著上涨,表明中国银行体系自1996年以来有意识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具有治理效应.文章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越差的公司,治理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贷前甄别企业质量和贷后救助方面,而在贷中监督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则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2.
计方  刘星 《当代经济科学》2011,(4):105-114,128
本文以在内地与香港两地交叉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视角考察了交叉上市是否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相较于非交叉上市公司有着更低的非公允关联交易水平,且其自身在交叉上市后也经历了显著的公司治理的改善,香港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与信息披露环境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实证研究结果不仅支持了绑定假说、丰富了交叉上市介入公司治理路径的研究,还从法与金融的角度提供了非公允关联交易水平如何受投资者保护环境差异影响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本文实证分析中国与美国股市受到的冲击,从而间接考察贸易争端对两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首先提出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其次采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贸易争端信息冲击对中国股市的总体负面影响大于对美国股市的负面影响;区分信息内容属性,利好消息有利于两国股市复苏,利空消息则降低两国股市收益,且中国股市反应更为敏感;区分信息发布归属,两国股市在应对不同国家发布的贸易争端消息时,反应差异较大;区分企业规模及行业板块,中国的工业部门和中小企业股价受贸易争端影响更大,大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而美国的工业企业股价所受影响更大,其他行业所受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对两国实体经济都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贸易争端没有赢家,应尽快化解两国间的贸易争端,两国贸易关系回归正轨有利于两国经济的中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自2004—2009年已实施整体上市的公司对股价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并作了异常收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市董事会决议日存在显著超额正收益,证监会批准日及整体上市完成日也存在少量超额收益。而股东会决议日、整体上市公告日不存在超额收益,投资者对整体上市的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仅有2010年上市的沪深300指数期货、2013年上市的5年期国债期货,以及2014年有望上市的个股期权。但我国金融衍生品一经推出便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激烈争夺的焦点。目前,已有多家境外交易所表示计划交叉上市中国概念产品,并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签署了框架性协议。所以,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衍生品上市伊始便面临着交叉上市的考验。本文讨论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于境内市场的影响,旨在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A+H股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走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所有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研究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的走势,研究结论为: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业绩只在上市后两年显著高于单纯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其后没有显著区别;对公司自身而言,业绩仅在上市当年比上市前年有显著提升,再之后的几年较上市前都没有显著变化.说明A+H股交叉上市给公司带来的仅仅是短期的业绩提升,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其业绩表现为先强后弱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交叉上市引起不同证券市场对有限投资者和资金资源的竞争。文章在阐述证券市场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基础上,通过2006-2010年38家A+H交叉上市企业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了香港和内地证券市场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结果表明,两市场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从交叉上市初期的捕食—诱饵关系逐步演化为目前的竞争互惠关系,且这种动态演化过程与企业交叉上市顺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内地证券市场正在不断完善,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和A股回归将有利于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互惠合作应是未来证券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常嵘 《财经研究》2014,(4):90-102
跨境上市的信息效应源于境外市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和更高的市场信息需求。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提高公司在境内的信息透明度,信息效应可以给跨境上市公司带来市场价值溢价。与国外的跨境上市公司不同,中国的跨境上市公司大多先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发行H股上市,然后返回境内发行A股。这种逆向跨境上市行为能否产生信息效应需要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H股公司返回境内上市后,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并没有减弱控股股东谋取控制权私利,而且公司在A股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也没有提高甚至还不及仅发行A股的公司,但这类公司仍具有更高的A股市值。文章研究结论为跨境上市相关理论及揭示投资者行为在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兴市场,公司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A股上市公司到法律约束与信息披露环境更好的市场(同时发行H股或其他境外流通股)交叉上市是否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本文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及公司价值、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控制了交叉上市的“自选择”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够有效约束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这为前述结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交叉上市、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约束假说理论,对在香港交叉上市①的内地A股上市公司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发达资本市场严格的法律制度、证券法规的约束,受到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制约,降低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使企业价值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交叉上市保险公司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公司治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以及披露公司治理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后投资者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交叉上市保险公司能够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合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此类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和披露的质量与证券交易所和其他监管机构提出的要求的详细程度和严格程度是基本一致的;此类公司在披露公司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后,在证券交易所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涂颖  白婷  丁棠丽 《时代经贸》2012,(14):216-216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中,作为金融创新工具,分拆上市巳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继整体上市成为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后,分拆子公司上市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看好一条融的资新渠道。本文就分拆上市引发的相关财务效应进行了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将跨境交叉上市视为有益于促进公司治理改善、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重要外部机制的观点是约束假说的核心内容,然而这一假说是否成立还有赖于跨境交叉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本文基于资本投资效率的视角,利用H股回归国内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约束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横向上对交叉上市和非交叉上市进行考察,还是从时间纵向上对交叉上市前后进行检验,均没有发现交叉上市行为对资本投资效率有显著提升的证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企业由境外市场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交叉上市行为并没有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与约束假说不符。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证券市场交叉上市存在类似国内上市公司同样的融资饥渴症,将追求廉价资本作为首要目的,并没有将改善公司治理作为主要目标。此外,本文的结论也为规避假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竞争力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交叉分析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理论——交叉分析理论,并建立了此理论实践应用的方法——交叉分析方法,然后利用实证研究验证了该理论在评价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独特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技术行业正成为所有产业的核心,高技术上市企业作为该行业的载体,成为企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外资通过国际间接投资影响我国企业发展.本文采用平均股价法、累计平均收益率法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研究我国高技术上市企业外资短期效应.采用平均股价法研究外资短期效应得到,高技术上市企业中,外资股份进入和退出对企业股价变动影响很大,但股价变动有一定滞后.采用累计平均收益率法研究外资短期效应得到,波动组波动幅度大于大盘,且两者趋势差异显著,波动组和稳定组累计平均收益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波动组变动幅度大于稳定组.采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法得到和累计平均收益率法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轻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207个以现金为支付方式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样本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收购方并购宣告累积异常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控制并购宣告前披露高管人事变动信息、增资增发信息、投资信息后,发现贷款信息披露与收购方并购宣告收益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贷款信息披露可以显著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对收购方并购宣告收益的损害.并且认为,银行贷款具有认证作用,对贷款信息的披露可以改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者逆向选择,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的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公告前后的股价反应做了深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也和国外一样,股东能够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只不过该收益产生于公告日之前.然后根据国外相关研究得出的可能影响该异常收益的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异常收益的因素作详细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是否受到股权结构和股票交叉上市环境的影响,对于注册会计师面向市场需要改善服务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及服务总需求与国有企业性质、两权分离度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U型关系;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及服务总需求与交叉上市正相关.在交叉上市条件下,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及服务总需求与两权分离度的负相关性更强,而对非审计服务与股权制衡度的正相关关系有一定的削弱.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时应充分考虑股权分离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权制衡度等股权结构因素的影响,警惕由这些因素引起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审计风险,遵循准则,谨慎执业.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法律只对企业破产宣告标准作出了规定,关于全国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国内相关条款尚付阙如。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现状,揭示了复合型立法模式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均、“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逻辑矛盾及语义模糊“、停止支付”推定标准的明显缺失这三大现行地方性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立法缺陷,进一步界定自然人破产及其破产宣告标准的内涵,同时借鉴国外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相关立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并解释复合型立法条文、划分“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限、确立“停止支付”的推定破产标准这三条我国自然人破产宣告标准的构建路径,以期更好地适应信用、消费和贸易发展的需要,保护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