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赤峰市沙化土地1994年和2004年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14983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02969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9%;流动沙地占7.8%,半固定沙地占10.1%,固定沙地占80.5%,露沙地占0.5%,沙化耕地占1.1%;沙化耕地占1.1%,沙化林地占24.8%,沙化草地占65.8%,未利用沙化土地占8.3%;轻度沙化土地占46.4%,中度沙化土地占35.2%,重度沙化土地占10.1%,极重度沙化土地占8.3%;10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748797hm2,其中固定沙地增加81089hm2,半固定沙地减少174588hm2,流动沙地减少49066hm2,露沙地增加7457hm2,沙化耕地减少613690hm2。  相似文献   

2.
河北、山东黄河故道区域通过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了适合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提出了拓宽渠道、做好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后续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防沙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严重,风沙危害很大,严重威胁人民生活、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形势严峻。对土地沙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地进行防治,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除害兴利,不仅危害当代,还必将祸延子孙。防治土地沙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非抓不可。 一、土地沙化的形成及其危害 1、土地沙化的形成 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的形成,是由自然和人为的两个因素促成的。两者互为因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已经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介绍了该地区土地沙化的概况及其形成的原因;针对当地特点,提出了治理土地沙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沈阳地区土地沙化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现状,有效治理沙化,分析了沈阳地区土地沙化的原因和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防沙治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化仍呈扩展和恶化趋势。土地沙化造成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牧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土地沙化既有地质、气候原因,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防治现状,建议国家启动实施防治专项工程,并将呼伦贝尔沙区天然乔灌林纳入生态公益补偿范围,建立固定监测站加强沙化土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半湿润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关;分析了聊城市风沙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状及原因;针对聊城市土地沙化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应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并与农业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全民素质,彻底改善沙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土地沙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瑞岚 《林业经济》2012,(6):111-112,122
土地沙化问题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阐述了土地沙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土地沙化的防治措施。认为生产方式落后是造成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建设力度不够和管理薄弱是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应以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防沙治沙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成效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沙化耕地,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荒漠化的面积大、分布广,全国现有荒漠化的土地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有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部分省区和地区土地沙化仍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11.
信息高速     
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封禁保护青海沙化土地日前,桑结加、多杰热旦、匡涌、宗贻平、韩兴旺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联名建议,对青海境内沙化土地全面封禁。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封禁保护青海沙化土地日前,桑结加、多杰热旦、匡涌、宗贻平、韩兴旺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联名建议,对青海境内沙化土地全面封禁。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防风固沙的有利方式,也是我国一直以来推行的策略之一.随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方式的林业经济也迎来发展高峰,特别是沙化地区的林业建设.本文就我国沙化地区林业发展的阻碍之一,沙化土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防治体系做些探讨,希望能给沙化土地林业的发展做出一些经验上的分享.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沙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土地沙化的现状及危害入手,阐明防沙治沙的重要意义,分析沙化扩展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沙治沙的基本思路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求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抓好生态建设,争取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1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但目前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土地沙化问题仍很突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8.2%,每年以3436km~2的速度扩展。土地不断沙化,吞噬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威胁着大江大河  相似文献   

15.
防沙治沙亟待政策扶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沙化,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之患。文章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伊克昭盟、甘肃河西走廊等地的调查研究,认为加速防沙治沙步伐,遏制沙患,强化政府行为,实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土地沙化形势严峻据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调查,全盟总面积27万 km~2,沙化土地占85%,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横贯全境,沙漠以每年20m 的速度向东推进,两大沙漠呈合拢之势,沙化土地每年1000km~2的速度扩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源之一。甘肃民勤县过去是沙漠  相似文献   

16.
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中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土地沙化的人为隐患还没有消除,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已治理的沙化土地基础也比较脆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影响北京市的沙尘源、沙化土地历史分布和现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市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和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成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市防沙治沙新战略:指导思想是依托生态,聚集资源,打造产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建立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益的产业开发体系、高水平的监测评价体系和高效率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地处世界上四大沙尘窝之一,是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沙化,减轻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提出了我国应从制定优惠政策、活化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加强治沙队伍建设、加大治沙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部日前提出 ,近期内京津地区治沙防沙 ,关键在于治理沙化草原区和农牧交错区的沙化土地 ,扭转过去以沙漠、戈壁为目标的治沙思路。据了解 ,水利部根据京津周边地区的自然特点 ,划分了四大区进行治理 ,包括固沙工程区、沙化草地治理区、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工程区、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区。上述规划区范围包括内蒙古中部、河北省和山西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区域面积49 92万平方公里。规划10年治理水蚀风蚀面积20 69万平方公里。规划实现后 ,平均每年可保土减沙2 37亿吨 ,增加工程蓄水量20 87亿立方米 ,基本遏制住风…  相似文献   

20.
土地沙化是我省一种严重的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严重,一旦土地被风沙侵蚀就很难恢复和利用,防御治理工作也十分艰巨。我省沙化土地的分布主要为两种类型,即科尔沁沙地南缘部分和沿河沙地。大部分沙化土地集中于辽宁西北边界处,就内蒙接壤。长时期的风沙移动形成一条长约600公里,宽70多公里的狭长风沙带,区域面积达44万多公顿。建国后,经过四十多年的治理建设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沙质成分多,植被稀少,以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而造成目前在局部地区仍然发生着土地沙化正过程和逆过程交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