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将以公路和铁路主骨架、农村公路、港口群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加快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隧道桥梁、换乘枢纽建设;实施“八小时重庆”通达工程,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推进渝怀铁路二线、遂渝铁路二线等铁路建设,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将以公路和铁路主骨架、农村公路、港口群建设为重点,基本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加快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隧道桥梁、换乘枢纽建设;实施“八小时重庆”通达工程,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推进渝怀铁路二线、遂渝铁路二线等铁路建设,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铁路枢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口条件”是西方人对清季津浦铁路借款筑路模式的称谓。它不同于以芦汉铁路借款为蓝本的“以路作抵”模式 ,而是以地方税捐为借款担保 ,中方可以获得对铁路修筑和管理更多的控制权。这一模式不仅被清政府所认同 ,而且以之为收回利权的工具。但是无论是国内商办铁路公司和社会舆论还是外国银行均对此有着不同程度的抵制 ,民初随着商办公司的收归国有的完成 ,铁路外债又恢复到了以路作抵模式。“浦口条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虽较以前的借款模式有所改善 ,但对于削弱列强对华铁路控制而言并不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借款模式 ,而且它的存在是短暂的 ,没有改变清末民初“以路作抵”的基本定式。  相似文献   

4.
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立足铁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物。这一战略的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直接前提。  相似文献   

5.
浙江依托新建衢州至丽水铁路衢丽至松阳段,通过“1+4”联合体的组织架构,实现“1+N”咨询服务内容的系统组合,以“业主+管家”为主导模式,以“课题+平台”为支撑手段,在铁路建设领域全国首创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 ,沙俄攫取了中国东省铁路的筑路权 ,2 0世纪初建成了横纵贯通东三省的“中东铁路”。日俄战争以后 ,日本获得了东省南部的南满铁路及附属特权。俄国保留了北满的“中东铁路”。在历史的幕布后面 ,美国也曾积极钻营 ,多次试图插足东省铁路。美国对东省铁路的“关心”反映这个时期美国对东省的外交政策。一、美国象俄国一样“关心”东省铁路1 885年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赠送给直隶总督李鸿章一整套铁路模型 ,诱发了清廷君臣对铁路的兴趣 ,准备将铁路引进国内 ,美国的铁路设备自然成为第一候选者。这一时期 ,美国对中国铁路的“关心”首…  相似文献   

7.
<正>聚焦投融资的“投”“融”“建”“管”“退”全生命周期,创新铁路投融资模式,提升地方铁路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近年来,浙江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800公里,53个县(市)中已有42个通达铁路或有铁路项目在建,基本构建形成杭州至长三角和省内主要城市1-2小时高铁交通圈。“十四五”期间,是浙江铁路建设高潮期,存在铁路建设资金需求大、运营补亏压力大、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等挑战,如何提升地方铁路投融资效益成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犬规模的铁路现代化建设,必然带来铁路系统对人员需求数量、层次和结构的巨变;近三年来,我国铁路系统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布局已经开始了较大调整,分离辅业人员、撤销分局、合并站段三项改革被称为铁路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对中国铁路改革“历史性突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身体力行的“铁路人”,他们的个人命运与中国铁路的改革大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希望加快铁路干部培训方式的转变,实现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更加科学服务于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这里借鉴国内外培训理论的发展,结合我国铁路干部培训的现状所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指出铁路干部培训不仅需要做好传统的培训方式中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的工作方式,而且更需要深入细致的做好干部培训的“服务于日常”创新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周春怡 《发展》2016,(2):77-78
2015年,铁总作出“深化铁路货运改革,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决策,并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铁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因此,中国铁路必将对铁路货运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管理机制进行重塑和再造.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学与法学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结合而提出的“法商管理”,将是铁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新趋势.本文对铁路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法商管理”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进行简要的探讨,以便使铁路企业的管理者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