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传培训 :全国共培训合同监管干部和企业业务人员100多万人。·打击欺诈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合同欺诈等违法合同案件2 5万多件 ,涉案金额50多亿元 ,其中300多件触犯刑律的合同诈骗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行政调解 :全国共受理合同争议案件3 8万件 ,争议金额13亿多元 ,通过调解成功解决争议案3 7万多件 ,解决争议金额11亿多元。·合同鉴证 :全国共鉴证合同360万份 ,鉴证合同金额4500亿元 ,鉴证合同的履约率达到95 %以上。·由于合同行政监管各种措施的实施 ,一年来共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查处合同欺诈等合同违法案件增长较快,但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2000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合同欺诈等合同违法案件30076件,罚没款84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11%和67.39%。各地查处合同违法案件数量差距较大,反映出开展合同监管工作不平衡。查处案件数量最多的是江苏12468件,其他依次是安徽3709件,辽宁2695件,浙江2550件,河北2218件,山东1097件,其他省份在1000件以下。二、大力解决合同纠纷,减少了大量拖欠各地工商机关积极为当事人化解纠纷,解决合同争议,不…  相似文献   

3.
一、强化合同行政监管,严厉打击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2005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合同欺诈等合同违法案件2.66万件,比上年增长4.00%;涉及合同金额28.88亿元,比上年减少16.28亿元,下降36.03%;罚没款1.1亿元,比上年减少6213万元,下降36.18%;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9件。从签订合同的种类看,违法案件主要有租赁、工业品买卖、建设工程、农副产品买卖,案件数分别为3762件、3683件、1481件和1368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14.16%、13.86%、5.57%和5.15%。从合同的违法行为看,与上年相比,合同欺诈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损害国有资产、危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安徽省各级工商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合同违法问题突出,群众举报、投诉较多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了重点查处,对以虚假广告、中介合同、建设工程、高额利润为诱饵,进行合同欺诈的单位和个人加大了查处力度,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工商局《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发布实施,为全国工商系统查办合同违法行为,特别是合同欺诈行为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武器。为了切实推动江苏省合同管理条线的合同欺诈案件的查处工作,江苏省工商系统多年来始终坚持合同法规与办案技能的培训,加强对下级局、所的考核,大大提高了各级局特别是基层局与工商所(分局)的办案水平。2000年至2002年全省共查处合同违法案件35368件,其中合同欺诈案件1683件,涉案金额38.5亿元,罚没款1.72亿元,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一、五管齐下,着力提高合同条线干部办案技能一是始终不…  相似文献   

6.
<正> 合同(协议)签订时,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有关规定》,用字要认真斟酌,分清用义,切莫马虎草率,以避免埋下隐患,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一、定金与订金1.用途不同。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一定比例,预先付给对方当事人金钱或其他代替物。同时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由此可见,预付定金必须是在合同签订时或签订后才可收取。订金则是指经济合同一方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预先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2.性质不同。定金具有担保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合同欺诈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从我们查办合同欺诈案件情况分析,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1.假冒或盗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骗取财物。欺诈当事人不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采取伪造手段,虚构合同主体或者假冒、盗用他人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进而骗取对方  相似文献   

8.
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基本一致,其区别仅仅是诈骗财物的数额大小不同。诈骗“数额较大”的为合同诈骗罪。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程度的为合同欺诈行为。合同诈骗罪应按照《刑法》处罚,合同欺诈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应…  相似文献   

9.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企业对外进行经济交往,大多是通过订立经济合同来实现的.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经营者和不法分子利用合同所具有的特点,大肆进行诈骗活动,侵吞公私财物.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各种欺诈合同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纽带,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进行各种经济欺诈的事也时有发生,个体和私营业户因合同欺诈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的报道更是时常见诸于各种新闻媒体。为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防止合同欺诈的发生,广大个体私营业者了解合同欺诈的种种表现很有必要。当前合同欺诈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虚构合同主体。欺诈者编造单位名称或擅自冒用其他单位或个人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捞到好处后逃之夭夭。二、在票据上做假。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合同当事人怕骗的心理,以假汇票、支票、本票等金融票…  相似文献   

11.
执法卡片     
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是指除《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的七种合同欺诈行为以外,其他利用合同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实际生活中,合同欺诈的形式和手段花样翻新,经常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执法实践来看,这些手段有:虚构产品销售渠道或假称包销、回收产品,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和履行合同,从中骗取财物;提供虚假但保,即以虚假的财产、权利、保证人作担保,骗取对方信任,进行合同欺诈;以联营、合伙为名订立合同,骗取对方投资;把虚假的或者没有实用价值的所…  相似文献   

12.
一、严厉打击合同欺诈,保护国家利益和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1997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违法合同13957件,罚没款4783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14%和29.13%;涉及违法合同金额6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4用。其原因是:一些省市把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来抓,如河北、河南成立了打击合同欺诈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主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海在打击查处违法合同方面,建立了内部情况通报,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合同欺诈上升的势头,提高了合同监管的权威。2、从查处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3.
去年8月,我们山东省工商局在各地工商机关都已建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2315申诉举报指挥平台,开通了三条专线和一条省政府门户专线,专门受理和查办国家工商总局和省领导交办、跨地区(在省内和外省拨打0531-12315,直接由省局指挥平台受理)和社会影响较大、性质恶劣,以及当事人对当地工商机关工作不满意的申诉举报案件,指挥、调度各级工商机关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大要案件,并对申诉举报案件的办结率和查办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截至今年4月6日,省局指挥中心向各级12315机构转办案件189件,…  相似文献   

14.
一、以开展打击合同欺诈为重点,严厉查处合同违法行为。2001年全国工商机关查处合同欺诈等合同违法案件36019件,罚没款1.4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76%和75.45%。从签订合同的种类看,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工矿产品购销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案件数分别为5455件、4220件和3362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15.14%、11.72%和9.33%。从合同的违法行为看,欺诈合同案件5659件,占15.71%。此外,损害国有资产合同案件220件,危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合…  相似文献   

15.
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契约化经济,合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经济合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法分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现代经济生活中合同欺诈呈现出以下特点:(一)以合法经营的面目出现,签订经济合同进行欺诈。有的诈骗分子在经营活动中超出经济支付能力,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订立合同;有的诈骗分子用正常经营方式,高价欠款购进实物后,立即以低价转手卖出,获得低于原价的现金后,携款潜逃或寻找借口,故意拖欠货款;有的诈骗分…  相似文献   

16.
特许经营欺诈的定义就通常意义上的欺诈而言,是指民事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事欺诈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主要是以欺诈方法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规定的金额时,将构成诈骗犯罪,这被称为刑事欺诈。  相似文献   

17.
一、实体处理上,分为两种情况:(一)认定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合同违法行为,应否予以查处,可以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有:1.《合同法》2.《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3.《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4.《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35号令发布)5.《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1年发布)(二)研究合同诈骗是否涉嫌犯罪,应否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可以依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  相似文献   

18.
多管齐下 严厉打击合同违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北京市工商局对打击合同欺诈工作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年来,共查处各类合同违法案件1553件,涉及违法金额4342.28万元,罚没款96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5.57万元。其中,合同欺诈案件450件,罚没款344.64万元;拍卖违法案件24件,罚没款36.4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3件。一、主  相似文献   

19.
《商》2015,(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收,因此各类土地诉讼案件,尤其是征地补偿安置纠纷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在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征收集体土地过程中,当地政府往往会与被征收土地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在司法实务中,《征地补偿安置协议》是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不仅在当事人之间争议不下,就连司法机关对此的认定上也存在分歧。由于合同性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法律救济途径,所以必须首先认清土地征用协议的法律性质,才能畅通纠纷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打击欺诈,加强签证,遏制违法合同上升的趋势。上半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违法合同2765件,与上年同期持平,违法合同涉及金额19.亿元,处以罚没款8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辽宁、湖南、河北、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克服困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合同违法案件上升的势头。在违法合同种类中,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仍占较大比重。上半年共查处建坟工程S包合同663件,工矿产品购销合同664件,均占案件总数的24%。全国查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案件较多的e有:辽宁68件、湖南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