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会展     
《中国经济信息》2011,(13):11-11
2011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北京 2011年7月2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年中期)将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寻求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协同的中国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小宫隆太郎教授一直关注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把日本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这种研究的重点,涉及有关日本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时他还以这种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与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建议.小宫教授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丽杰 《科学决策》2008,(10):209-209
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升值将带来通货收缩压力。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即使人民币升值15%,从长期看也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危害,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的负面影响仅发生在最初一两年内。为了让我们对人民币汇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了解其对经济的影响特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英 《新西部(上)》2010,(2):46-46,45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以宏观经济经典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基础,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试图表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危机下中国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否具有刺激作用,以此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图显示,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4.7,与上月持平,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以100为理想水平,“绿灯区”表示经济运行处于正常区域。7月份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中,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6.
赵炜 《天津经济》2010,(3):31-33
2009年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宏观经济趋势继续向好”,预计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能继续恢复,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和通胀较温和态势,全年增速可能接近10%。  相似文献   

7.
陈宪 《东方经济》2004,(5):64-65
现代经济学在分析宏观经济的现实走势时,较多地使用“(心理)预期”这个概念和方法,并认为,预期的“向好”与“向坏”,对宏观经济的现实走势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所谓预期,是对未来的看法和判断。譬如,我们看好2004年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因为,在中国的厂商和消费中正在形成“向好”的预期。这一“向好”的预期是建立在以下基本事实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李全 《南开经济研究》2004,(2):75-77,86
在宏观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已不可或缺,同时,离开内生的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难以维系其二级市场的价格,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的权重颇大,其波动就越发不规则,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当然,就长期而言,“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内部的运行规律及互动,进而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阐述了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结构,并尝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本文还分析了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指出,中国在坚持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使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了较高的持续增长速度。西部大开发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启动既为中国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也为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中国的政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市场容量大,生产要素成本低,通货膨胀率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具有扩大吸引外资的良好条件。陈锦华:中国具有扩大引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2008,(6):21-21
此次发生在汶川的特大级地震,不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运行趋势带来太大影响,不会改变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中国的经济不会因地震出现“硬着陆”。相对而言,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远远小于今年年初的雪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近期呈现明显的企稳回暖趋势,但其基础并不牢固。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实施半年,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着眼长远,在充分肯定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对中国经济未来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充分估计与准备,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潜力及前景,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为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叔宁 《特区经济》2009,(11):207-208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对近两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伴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生产网络效应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将生产网络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部门扭曲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然后基于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测算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生产网络对金融冲击的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部门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总效率楔子和总劳动楔子,生产网络中关键部门对总劳动楔子影响较大,而对总效率楔子影响较小;生产网络在金融危机期间产生了大约5倍的放大效应。本文强调生产网络和关键部门在宏观经济波动中的重要作用,从产业和金融两方面为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失衡中的经济发展节奏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在研究宏观经济失衡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节奏上,而不是从制度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制度变迁具有模仿性,只有制度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使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的原理为框架,以天津、北京、上海、成渝四个“新特区”为案例,来分析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制度内生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09,(41):51-52
根据中央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电工行业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及经济运行情况,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对下半年行业经济走势大体预测如下:在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从电工行业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参考报》和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第三次“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专家认为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回落以及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是中国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压力;62%的专家认为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对政策部门抓关键问题的要求很高。当前经济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在我们看来,非通货膨胀莫属。事实上,通胀问题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一个关键指标,以通胀的视角来看宏观经济,可说是找对了抓手。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市场需求平稳货币回笼欠佳内贸部中国物资信息中心有关专家看当前经济形势前不久,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全年走势作出如下判断: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物价涨幅也维持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