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相似文献   

2.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相似文献   

3.
投入产出数据能够很好地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各个产品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而且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可以直接或经过处理后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一类有向加权网络。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以特定产品部门为核心的产业复杂网络——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ICDN),并通过研究产品部门节点的加权集聚系数、点权和流介数来揭示它们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投入产出数据能很好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而且数据都是以矩阵形式给出,可直接或经过处理后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一类有向加权网络。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产业结构网络模型,选取集聚系数研究产品部门之间技术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并通过与其它网络指标和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比较,明确了它们所表达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5.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结构网络的介数攻击抗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的建模思想,构建了一类有向加权网络——区域产业结构网络,运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了该网络的一系列特征值。在研究网络的路径问题时,考虑到网络边权是一种相似权,进而转向研究网络的最长路径及其蕴含的产业经济意义。根据最长路径构成的矩阵概念,构建了衍生的产业结构网络——产业间最强关联网络,并从介数攻击角度研究了网络的抗毁性。最后,证实了该网络作为一种无标度网络,在节点随机失效和介数蓄意攻击时分别呈现出稳健性和脆弱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复杂网络建模理论,采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构建产业结构网络模型,并改良传统的Floyd算法构造强关联矩阵,使该矩阵具有收敛性、唯一性、最优化和无标度等特点,从经济技术信息传递快速性角度出发,描述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最后运用北京市连续8年的4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产业部门强关联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复杂网络建模理论,采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构建产业结构网络模型,并改良传统的Floyd算法构造强关联矩阵,使该矩阵具有收敛性、唯一性、最优化和无标度等特点,从经济技术信息传递快速性角度出发,描述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最后运用北京市连续8年的4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产业部门强关联模糊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1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777个港口的航线连接数据,统计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6个国家之间的海运联系情况,以国家为节点,分别构建以国家拥有航线数量和月平均贸易次数为权重的加权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结合优势流(dominant flow)和显著流(significant flow)分析方法对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的层次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线数量加权网络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贸易次数加权网络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但是并不明显;在两种加权网络中,阿联酋都属于第一层次,是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的核心国家;由多重流分析结果得出,中国和新加坡这两个世界航运大国在海上丝绸之路海运网络中均处于第二层次。  相似文献   

10.
刘宇 《当代财经》2023,(8):108-121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并进行对比分析。将2012年、2017年、2020年投入产出表相关部门数据进行整理,构建包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个细分类别在内的数字经济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引入假设抽取思路和局部闭模型方法构建供给驱动模型和需求拉动模型,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供给驱动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求侧产出效应当前占优势,但从趋势上看供给侧产出效应的增长势头强劲;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出效应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则相对薄弱。为此提出建议:一是有序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产业的发展,二是激发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三是从供给侧加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产网络为知识溢出提供了新渠道。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不同产业集团所处地位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或者产业领导力是否对知识溢出产生影响缺乏理论分析和验证。鉴于此,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核心产业领导力衡量指标,探讨核心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产业通过价值链参与形式,将创新研发成果输送至非核心产业区;(2)地理距离加权的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地理距离通过制度距离弱化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知识溢出效应;(3)基于产业非对称条件下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属性产业以及不同区域间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研究不仅从产业领导力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条件下的知识溢出研究提出了新认识,而且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了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雪梅 《技术经济》2020,39(10):128-137
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及其结构为区域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依据。在采用市级关键企业信息和省级产业关联信息获得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关系基础上,计算城市间经济关联权重,用之修正王欣等采用的度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中的 ,从而综合考虑产业结构、企业活动、经济总量、空间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间经济关联的影响,构建了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间经济关联结构的省内城市网络模型,并利用山东省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网络的4类结构,从城市对直接关联城市的影响、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城市对城市群的控制调节能力、城市的潜在影响力等方面量化了城市的各类影响力,从而从经济关联视角为省内城市间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蔡秀玲  林竞君 《经济地理》2005,25(2):281-284
近年来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对运输成本、企业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关注转向对集群相关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stroper,1997)。这一转向的直接缘由在于西方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文章试图从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主张出发,结合其核心概念———嵌入性、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的阐述,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创新与锁定效应等问题做出新的、系统性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Warshall算法对产业间的二元关系直接进行量化,通过关系矩阵确定产业创新系统中的"通径产业"。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算创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验证其六大主导产业中的"创新源产业"和"效益体现产业"。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确定的六大主导产业基本符合该省投入-产出所显现出的经济贡献率的梯次要求,江西省可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作为"创新源产业",将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作为"通径产业"。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a dual pair of input-output price and quantity models, taken together, constitutes a composite network flow model. The network flow model has become a dominant analytical tool within the fields of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enable input-output users within non-standard application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within these disciplines. Through a simple example it is shown that the solution of a dual pair of input-output models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general problem of finding a minimum cost circulation in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econ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m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quantities and prices in input-output models is identical to the classical nod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urrents and voltages in an electrical network. The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offers well developed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capacity constraints on the network flows, while the theory of electrical networks supplies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models with price sensitivities and for dynamic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elegant symmetry of currents and voltages in electrical networks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 models.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出了通过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消除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命题。传统产业转移理论主要利用局部数据和还原论研究方法,而区域产业转移机理和路径研究具有高度非线性系统特征,因而适用性不佳。因此,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区域产业复杂网络,利用网络特征值反映产业部门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脆弱性,并根据链路预测理论对京津冀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转移路径包括优化配置路径、产业融合路径和产能淘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迁移与吸收形成了知识共创过程,网络嵌入可使主体获得创新所需的异质性资源,两者交互作用形成的突破性创新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基于系统分析角度,研究知识共创、嵌入关系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数据并基于制造业企业231个样本的调查问卷构建了两者协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共创、网络嵌入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正向促进影响,知识共创中可利用资源识别指标对过程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前端不确定性,网络嵌入中信息共享障碍指标对产品突破性创新的作用强于企业权力,并且知识共创与网络嵌入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