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致使传统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贡献。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通过传统和增加值两种核算方法,对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情况,双边贸易重要性差异,出口结构变化以及优势产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增加值核算方法下的双边贸易更趋平衡;双边贸易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在下降,对日本而言则在上升;双边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产品内的国际分工在两国之间不断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日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制造业贡献率;中日贸易互补性明显,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韩贸易一直呈现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但中国对韩的贸易逆差也在随之不断扩大,而发生贸易逆差的商品大都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这反映出产业内贸易在现阶段中韩贸易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积极扩大和发展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产业内贸易是缩小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RCEP的生效将会使中国与东盟经贸交往进入更加积极发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发展的历史进程着手,进而分析东盟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剖析RCEP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助力中国与东盟更深层次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位贸易利益视角,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分析2000-2017年间的日美贸易利益分配情况,并实证检验影响日美贸易利益的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日美顺差远远小于总值口径下的顺差;单位贸易利益视角下,日本服务业在双边贸易中的贸易地位在不断优化,而制造业总体呈恶化趋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相对上升使日本的制造业与服...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日制成品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对日出口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提高。同时。中日制造业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正在逐渐上升。文章最后重点提出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对日制成品贸易结构改善的对策:积极推进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Eora 26数据库1990—2013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61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据此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并对其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在2003年以后增速明显快于2003年以前,其中最终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DVA)对制造业贸易增长的贡献最大,国外增加值(FVA)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联系密切,中国及其周边主要国家占据着网络的核心地位并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推进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贸易协定关系、总体经济规模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发展,而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人口规模差异等因素则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RCEP协定的实施为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分析RCEP国家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IMS、RCAS、TC、NERCA四个指数对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在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比较,分析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在该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充分利用好RCEP经贸规则、加强与RCEP各国在该领域合作等促进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3—2012年数据,运用MIIT指数、G-L指数和RAC指数从静态、动态和比较优势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国在美制成品贸易地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论从静态角度,还是从贸易增量的动态视角,中美制成品都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具有制成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比较而言,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显著的出口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较弱。  相似文献   

11.
贸易体制中性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内在要求,但是,中性化并不等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必须包括贸易体制中性化和减少贸易干预两个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机制,减少对贸易的行政干预是贸易自由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In the traditional trade literature, there is a well-developed area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growth on trade and its reflection on income growth. This literature developed alread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Generally speaking, an interest in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growth has also existed for many years, where trade has often been viewed as an engine of growth. Cases in point are the "East Asian Tigers" and Japan which have especially benefited from outward-looking policie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growth in income terms of trade, arguing that income terms of trade is a useful concept in analyses of the link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ast-growing countries have either specialized in sectors with a relatively favorable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world market prices, or they have managed to successively improve quality within sectors, thereby avoiding falling terms of trade in spite of large increases in export volumes.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理论历经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五个阶段,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依据不同的假设,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不相同;贸易结构从行业间贸易、行业内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下的企业分工演变;贸易结果是国际贸易得以持续展开的效果,生产力提升是最终的结果。基于三个基本问题,比较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揭示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世界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这三者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三者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关系,认为技术贸易自由化的阻力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中最小的,且发展最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又小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其发展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并据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of ASEAN-India Free Trade Agreement in goods, which came into force in 2010. The paper applies a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gravity model and uses empirically robust procedures such a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pseudo-Poisson maximum likelihoo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x post effects of the agreement at an aggregate level.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tandard gravity variabl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report expected signs, yet a reduction in export flows has been observed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giving rise to pure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分工的演进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模式也更加复杂。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贸易平衡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随着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入,贸易失衡也将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这与两者自由化进程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新视野对于理解贸易平衡、解决贸易失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服务贸易与美中贸易再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钟惠芸 《商业研究》2011,(11):169-172
在不考虑其它影响美中贸易的因素情形下,本文深入地研究了服务贸易与美中贸易再平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在平衡美中贸易失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缓解美中贸易失衡的有效工具。美中服务贸易顺差抵消美中货物贸易逆差的作用在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会持续下去,而且抵消幅度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对美中贸易逆差的缩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美中贸易失衡格局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8.
美国虽然不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但鉴于它的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和在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自二战以来就开始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因此长期受到各方的关注。从大范围来看,在立国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non‐tariff trade costs such as transport, wholesale, and network costs incurred in Canada's merchandise trade using Statistics Canada's latest ‘trade margins’ statistics. It examines how changes in these trade costs have influenced Canada's merchandise trade pattern and the course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as tariffs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reduced and largely abolished,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now appear much larger than remaining customs duties; therefore, liberalisation in services might be the next key step in promoting greater merchandise trade. Further, reducing transport and other trade‐related costs has helped ‘reverse’ the ‘home market effect’, expanding Canada's domestic demand and production for exports of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