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车阳 《中国西部》2010,(5):86-87
中国公司能够在中国市场做到多好?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在体育用品市场被一再提出。李宁曾经努力过,这家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曾一度超越耐克和阿迪达斯,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国市场占有率前三的位置。如今,轮到安踏。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以来,多地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后,童装行业反应迅速,同内外服装品牌纷纷布局中国市场,从Gucci、Armani等奢侈品大牌到森马、安踏等国产休闲运动品牌,都急忙发力童装,要么在店中开辟童装区,要么干脆专为童装打造新品牌。  相似文献   

3.
市场成熟度高了,高低端市场都充满了竞争,垄断高端的想法已经实现不了,这时,如果品牌需要价值最大化,高端就得往低端走。这是跨国品牌的大势所趋吗7这个问题背后更深的隐喻是:如果从低端起步的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失守,跨国品牌将会彻底主控中国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房产税”这个名词在今年大红大紫,可又不清不白,为什么呢?它一方面就像吓唬孩子的“再哭狼就来了”一样.在心里悬起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在“人民公敌”高房价背景下赢得极其广泛的注目;另一方面又像那个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警言变成谎言,一遍遍戏谑市场.一次次忽悠人心。  相似文献   

5.
凌迟 《新财经》2001,(11):62-63
在这个投机气氛甚浓的市场里,投资者要看管好自己的口袋。而对于证券基金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只有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忧在心中。此外,别无它法。就像一个漫步在荒原上的动物学家,只能告诉大家羊群里面混杂着一批披着羊皮的狼。而打狼,那是猎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晋江是福建的一个小城市,但却是运动品牌的大城市。环绕着晋江城的是安踏、特步、361°、乔丹、德尔惠、贵人鸟等著名运动品牌。 这个直到1992年才撤县立市、占地面积还不到65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却身扛“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乃至“中国品牌之都”等多个招牌。  相似文献   

7.
我对“快乐妈咪”有信心,我们希望借助智能硬件、可穿戴计算带来的技术革命,进入这个市场,成为这个行业新的品牌和领军者。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市场处于原生态时,这个市场是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初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往往采取的是“你无我有”策略,将彼此生存的位置错开,减少竞争成本;当这个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的  相似文献   

9.
苏红 《宁波经济》2006,(10):62-62
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赢得了消费者的"眼球",赢得了"关注",谁就赢得了"市场",这样的观点和理解似乎是毫无争议,但果真如此吗?一个完整的品牌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企业推广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进行产品销售。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有多大?     
李强 《中国高新区》2007,(11):106-106
市场有多大?在打造品牌的规划开始之前,通常人们会提出这个问题。来自美国的著名商业战略家阿尔·里斯,在他颇具争议的《品牌之源》一书中,用他一贯的哗众取宠的语气告诉我  相似文献   

11.
杨一一 《今日重庆》2008,(11):143-143
2008年10月,晚上已能感觉到秋天的凉意,记者打电话给南坪中学的饶世勇老师约时间见面,但几次都是“该用户正在通话中”。“我在和一位家长谈她孩子在学校的事。”见面后她说,这学期留给家长的是小灵通,接电话就不怕影响家人了。  相似文献   

12.
李航 《现代乡镇》2011,(3):20-21
“在面临一缺资金、二缺市场的局面时,民营企业要想明白,究竟是想最后撑不住做垮了,还是去与强势企业重组,不当老板改做一个股东。民营企业要想通,在市场竞争中,兼并别人或被别人兼并,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3.
陈世旭 《今日重庆》2006,(4):118-119
我的最常用的字典里,至今夹着一片十几年前的长江红叶……这样开始我的这篇短文,好像是开始一个老套的故事。但却是事实。那年我在上大学,一家出版社让我参加他们举办的长江笔会。船上没有别的去处,晚上的安排之一就是舞会。她的出现好像是在第二天晚上,整个舞会一亮:个头略高,结实而健康,一张月亮似的脸,目光闪闪。许多人一下子拘谨起来,换了两支曲子,居然都没有人去邀请她——美有时真会是一种压力。我觉得没有理  相似文献   

14.
《侍卫官杂记》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署名“宋乔”. 1952年9月,《侍卫官杂记》在香港学文书店出版,全书40余万字.这本书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体形式描写了抗战胜利前后,在重庆和南京的国民党高层,声色犬马、光怪陆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一连串故事. 小说生动曲折,幽默泼辣,恣肆酣畅.人们争相购阅,初版7万册一售而空,几年之内多次再版,香港好几家报纸也竞相连载.80年代初,国内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也曾洛阳纸贵,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15.
选择漂泊     
谢梦 《中国西部》2001,(5):26-27
人们的心不再甘于被束缚,他们开始寻找着生活真正的意义所在——精神的自由,并为之拒绝去重复着上辈人或走着同龄人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为了生计而劳碌的路,他们选择了漂泊。也许在传统的眼中这些行为就是叛逆,而他们则是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因为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为了自己的所爱而奋斗的激情,而这种激情所带来的满足感是足以用燃烧生命来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你幸福吗?" 2012年十一期间,央视这句爆红台词,火了不少神一样的回答.但如果拿这句话去问奢侈品电商经营者,得到的答案大致只有一个:不幸福,很痛苦,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17.
杜枫 《走向世界》2010,(9):32-35
时世流转,或许你感到惊讶,但济南确实再一次成为焦点. 这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的开埠.济南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城市,隆隆火车和西装革履的外国人进入让古老的济南有了别样的景致:这让人想起古时的济南.古时的济南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韵致,和得天独厚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商贾云旅.  相似文献   

18.
对于老字号,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个企业,一个商号,甚至是一块招牌,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信赖,在数十上百年间长盛不衰。“老字号”便成为民间大众对这些商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誉称。跨国公司频频进入的今天,山东的许多老字号仍能让很多人耳熟能详。济南瑞蚨祥、青岛亨得利、烟台张裕、济宁玉堂酱园、莱芜“顺香斋”香肠……这些经历了百年风雨而积淀成的“金招牌”,成为齐鲁经济发展史中的耀眼明珠。“老字号”源远流长山东的“老字号”可谓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山东的老字号应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早在那个…  相似文献   

19.
王欣  徐庆云 《走向世界》2012,(23):10-11
"东方瑞士"、"品牌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都"、"影视之城"……在众多代表青岛城市形象的闪亮名片里,有一个是无法让人忽略的,那就是"帆船之都"。青岛,是中国的"帆船之都",帆船,是最契合青岛城市气质的运动。当一项运动与一座城市天然契合时,它们共同前行的未来,越来越生动。中国帆船运动从这里开始早在1904年5月,德国皇家帆船俱乐部就在青岛举办了帆船比赛,开辟汇泉湾赛场——这是青岛最早的帆船运动,也是中国有记载、最早的现代帆船比赛;1920年,英国人接踵德国人之后  相似文献   

20.
《Local Economy》2008,23(1):19-30
Traditional labour market activation policies have tended to be focused on labour supply and improv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new entrants or re-entrants to obtain appropriate paid employment. This emphasis was encourage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y shifts in the location and nature of employment (deindustrialisation), growing and persistent levels of unemployment and policy concerns with labour market disadvantage. More recently, the need to ens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ten by minimising local labour costs and enhancing labour flexibility,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concern amongst employers at the impact of skill shortages. One response has been to shift the policy focus from supply to demand, essentially by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local labour demand and by developing appropriate labour market initiativ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se study provided by a labour market initiative in a regional labour market in New Zealand to assess the utility of such an approach. The Waitakere Employment and Skills Project (WESP) is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labour demand, involving a numb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national government agencies, as well as a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including the auth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