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中国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3年共五年的相关财务数据,考察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其经营绩效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样本银行的高管薪酬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银行资产规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管对银行盈利水平的贡献是决定其薪酬的重要影响因素,风险控制因素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产担保价值与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非负债税盾与资产负债和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成长性与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和银行借款比率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和银行借款比率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与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长期负债率及银行借款比率显著正相关;变异性与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公司年龄与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及银行借款比率显著正相关,但与长期负债率负相关;另外,行业效应可能也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薛德余  高雷 《技术经济》2009,28(7):90-99
本文选取了2000—2006年我国17家商业银行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采用Logit回归及多元回归法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与银行规模、资产收益率、上一期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资本市场回报率呈正相关关系,与银行信誉、不良资产率和宏观经济状况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98—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就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约束下,银行普遍存在着紧缩信贷规模的倾向,资本充足率水平对银行贷款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这一影响在2004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2004年以后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小于2004年以前;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强于小银行,但这一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测定苏平贵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比率。实行资本充足比率管理的根本意义在于建立一种约束机制,以资本/风险资产比率约束银行的风险业务,促使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风险,保证营运资金的安全运行。计算资本充足...  相似文献   

6.
监管压力下的中小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监管压力下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调整模型对我国中小银行45组数据分别进行的TSLS分析显示,目前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和资产风险调整产生正向影响;银行资本和风险调整表现出内生性稳定趋势,但不收敛于合规标准;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损失的增加,加剧了资产风险;公开上市对资本与风险调整没有影响。打破中小银行资本和风险内生性的调整行为,需要强化监管约束与资本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入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资本充足率情况较好的已上市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成长性不会显著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而盈利能力和不良贷款率则是影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邢艳鹤 《经济师》2014,(1):150-152
文章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公开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资产流动性显著负相关;公司资本结构与其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公司股权集中度、实际税率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内12家上市银行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贷款增长率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揭示当前中国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当前中国资本监管的政策效应并不明显,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抑制银行放款冲动;建立动态拨备制度,以免经济下行时侵蚀资本;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防止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出现监管目标背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我国2005~2013年6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Hansen发展的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不同资本充足水平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的单一门槛效应,二者是非线性关系。上市银行样本中,不论资本充足率位于高水平还是低水平,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均呈现负相关;在非上市银行样本中,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稳健性的关系不仅存在门槛特征,而且在高、低两种资本充足状态下,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影响的方向不同。因此,相关政策要综合考虑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与否及其已有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梳理美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通过时序研究方法揭示美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研究发现,美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与其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经济繁荣期监管当局倾向放松监管,这其中有着十分复杂的利益攸关方的激烈博弈,而在经济衰退期,在金融体系风险的压力下,监管当局会收紧监管标准。从中可以窥见,上世纪20年代前的宽松监管与1929年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与70年代经济滞涨,监管加强,80年代初的放松管制与80年代中后期银行大量倒闭,90年代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交替出现的银行业监管放松与收紧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研究美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历史、监管体系和监管措施,有助于我国加强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完善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资本监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实施,资本充足率标准成为影响银行行为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由于资本监管的存在,会使得经济周期内银行信贷的波动幅度加大,进而加剧经济周期波动。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考虑,一方面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本文从银行的监管机制出发,考察在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受资本充足率提高和建立资本缓冲的影响,通过银行信贷最优选择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资本缓冲的大小是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3.
赵云 《时代经贸》2006,4(10):24-24,26
本文在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将西方公司与中国公司的资本结构特点进行比较,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解释了中国上市公司负债比率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2009年10月到2015年12月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4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首先,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政治关系资本和行业关系资本,然后,将其中的政治关系资本进一步细分为官员型政治关系资本和代表委员型政治关系资本,更加细致深入地验证了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①无论是政治关系资本还是行业关系资本都有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表明社会资本可以向外界传递出反映企业高质量的信号,从而帮助其获取风险投资以缓解融资约束;②官员型政治关系资本同样有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③代表委员型政治关系资本对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通过界定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明确企业社会资本主体,以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层次为主线,从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效果出发,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的企业社会资本指数来源于财务报表及公开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丰富了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的内容,而且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生产性资本的总量水平、形成路径及其调整机制。通过改进的方法所估算的资本存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两番 ,年平均增长率为7 3 6 % ,积累极为迅速。资本形成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在 1 994年之前持续下降 ,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 ,必须通过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转型进程。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我国转型期资本存量调整的供求决定框架 ,实证结果表明 ,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 ,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综述了学者们从资本市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与创新3个角度对智力资本内涵的解释,介绍了智力资本的知识管理观和管理会计观,以及普遍认同的智力资本5大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通过归纳整理,提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来划分智力资本,认为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针对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中的困难,在Casey B.Mulligan和Xavier Sala-I-Martin(1995)关于人力资本估算思想的启发下,本文明确提出单位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对技术进行适当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力资本估算的、可实现的框架。运用中国行政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资料,本文对中国各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城市的人力资本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对人力资本估算的相关性检验表明,本文所估算的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对中国各城市人均人力资本标准差的计算,本文还发现中国各城市之间的人力资本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扩大。初始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增长率具有正向的关系也为此结论提供了一个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巴塞尔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原则的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历史演进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改革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扣除项要求,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重新测算.研究表明:尽管当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一半已经达到了巴塞尔协议Ⅲ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长期内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magnification effect i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sserts that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the labor-intensive commodity increases, the real wage will also increase, as will the wage/rental ratio. This result depends upon the assumption that both activities are nonjoint—each combining labor and capital to produce a single output, so that if activities are joint instead, the results are in jeopardy.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are of commodity one produced in the first activity and in the second activity excee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bor distributive shares in the first activity and the second, an increase in commodity 1's relative price raises the wage/rental ratio. The real wage unambiguously rises in this case if and only if the ratio of the commodity output shares in the two activities exceeds the ratio of labor sha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