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婧 《商周刊》2011,(1):90-91
青岛建制百余年的传奇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属于青岛各色会馆的。清朝末年,影响青岛半个多世纪的三大会馆先后成立。据《胶澳志》记载,清光绪年间,三大会馆齐燕会馆、三江会馆、广东会馆先后成立,三个会馆所凝结的商旅文化、地缘血缘,在青岛这座客籍集中的新兴城市里,推动着青岛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市场经济因素框架下对山陕会馆的研究 ,发现在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存在着一个从“馆庙合一”向“馆市合一”的转变过程 ,并详细论证了这种“馆市合一”模式产生的原因、基本内容及其性质。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出现的“馆市合一”是工商会馆“馆庙合一”基本特征的延伸和发展 ,是工商会馆区别于其他会馆的重要标志 ,以及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在整合会馆作用过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作为大众媒体的报刊也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品种愈多,读者愈广,作用愈大。正如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一样,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全国性。这不仅是指那一种物质产品,更是指各种精神产品,刊物也不例外。 《江南论坛》是一份富有历史传统的杂志。半个世纪过去了,江南这块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足于江南的这份杂志也跟着时代前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容貌和风采。江南要有一个窗口,人们透过《江南论坛》认识了江南,领略了江南,体味了江南。 江南是沃土,不仅滋养着农业,还培育着工业,催生着第三产业,构建着从温饱、小康直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显得生气勃勃,春意常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原则到具体,江南是全国不断涌现的众多模式(类型的意思)之一。人们从江南得到启示,获取经验,进一步鼓舞斗志,增强信念。让江南人和江南以外的人了解江南,《江南论坛》确实起到了媒体应有的杰出功能。  相似文献   

4.
青岛style     
李鹏 《商周刊》2012,(25):71-71
时下,神曲《江南style》红得发紫,据闻还创下了吉尼斯纪录。江南是韩国首尔的繁华区,象征着时尚与品质,《江南style》可以说是当地生活环境及对外形象的一个缩影。在该曲的MV中,处处体现着江南区的观光大巴、豪华游艇、阳光海滩等旅游元素,江南区也借机火了一把。  相似文献   

5.
清代福州南台绥安会馆的运营经历了三个阶段。乾隆、嘉庆朝由建宁米、盐商人共同创建会馆。道光朝以后,盐商逐渐成为绥安会馆的主导力量,米商渐少。光绪朝以后,邵武纸业等帮附入会馆,形成了两县商帮合伙运营的格局,持续到1930年代。这一过程与商帮力量发展形成了有机互动。建宁商帮主要从事闽江流域内的商品贩运,从米、木行业逐渐转入盐业。虽然盐业风险较高,但能迅速积累相当规模的资本,主导会馆运营。邵武商帮以山林产品的外销转运为主,资本积累较缓慢,长期在会馆中处于依附地位。  相似文献   

6.
关于北京歙县会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宣武门外,用现行的地号来说是宣武门外大街五十一号,座落着歙县会馆。这是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徽州府附郭的歙县的人们,在北京建立的设施。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探访这里的仁井田升博士的调查日记里,有如下记述: “下午,参观歙县会馆。它位于江西会馆对面大街的西侧,歙县会馆的匾额悬挂于门上。门内有一个碑,……穿过中门隔着院子,是叫做观光堂的殿堂。除有‘歙征聚璨(王羽隹)光文’的横写匾额外,里面以所谓‘观光堂’(无年号)的匾额为中心,悬挂着清朝各代的匾额。另,属于乡试题名与初行的,在进入观光堂左手处,悬挂着数块登着始于顺治的考试及第等姓名的额,如顺治时期乙酉汪远、鲍兰……。又,进入厅堂的左右壁面上挂着歙县旅京同乡会章程。从所谓观光堂的匾额看左右壁上,嵌饰着左右各二个石碑。……拍照完观光堂后返回。”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时期,江南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国家财政的有力保障。在江南经济的繁荣图卷上,丝织业占据着相当重要的篇幅,可谓该地域的一大支柱产业。江南出产的丝绸不仅盛誉全国,而且远销海外,成为彼时世界潮流的引领者。江南丝绸也因其在明清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突出地位,长期以来饱受学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概要梳理江南丝绸研究的学术发展史之后,不难发现,既往研究或着力于丝绸生产,或瞩目于丝  相似文献   

8.
正苏绣和江南,彼此映衬,无法割裂。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润柔美,而对于江南来说,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江南的特色不仅是苏绣,但却是苏绣让江南更添风韵。苏绣在明代以前,作为女儿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到了明代以后,  相似文献   

9.
王星宇 《经济师》2013,(8):217-218
文章简介了山西会馆建立的背景及山西会馆的地域分布,以京西古道沿线三家店山西会馆为例论述了明清山西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以汉口紫阳书院的建构过程为例,指出清代汉口的商人会馆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获取组织模式的建构过程。各商人群体的同乡意识与地域文化特征与清代汉口的社会背景相互作用,不断产生新的象征符号和集体意义,从而塑造出新的、变化了的会馆组织形式。根据其内部权力运作、管理模式和外部谋求目标的不同,汉口的商人会馆可以划分为"礼俗性会馆组织"、"利益型会馆组织"、"行业型会馆组织"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1.
每当见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江南》总有一丝可意掠过心头.因为,她为新中国的诞生毕竟尽过了一点应尽的义务.历史不会忘记,作为当年党的喉舌,《江南》在长江之滨,太湖之畔传播了多少革命真理;作为新四军的号角,《江南》激发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鼓舞了多少人的斗志.  相似文献   

12.
邹育周 《新经济》2012,(4):42-43
如今锦纶会馆被打造成广州唯一的纺织业博物馆,主要展示相关的历史文化,包括会馆历史、广东纺织行业历史等。除了西厢房墙上展示史实的照片以外,会馆中路第三进展出了"广绣"嫡传后人、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的广绣作品。在锦纶会馆中介绍"广绣"艺术,可算得物尽其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记忆     
三月的江南,莺飞草长,花如织锦,絮如飞烟。《江南论坛》如同春色中一棵巍峨的大树,在经历了多少春秋的风雨之后,肆意的绽放着绿色。  相似文献   

14.
沟通北京与山西中部的山西道是山西商人跨区域贸易的重要商路,商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山西会馆。这些山西会馆最早建于晚明时期,晚明清初还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和行业特征。清中叶之后,以盐、当、钱、铁和布等为主的各行业共同兴建山西会馆,沿商路会馆总体格局形成。民国以后,山西商人逐步撤离,会馆也被废弃。山西道商路的山西会馆在名称称谓、商业史特征和神灵崇拜等方面均具有一些独特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水性江南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徘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起呢?  相似文献   

16.
苏迅 《江南论坛》2014,(2):61-62
正苏州相王弄,十余年之前我寻访而来,这里已经聚集了有二三十家玉器雕刻作坊,苏州本地玉工不屑地评论,相王弄是五方杂处之地。我一次次穿行在这条江南的弄堂,忙着看加工,开料子,买玉器,甚至找玉雕师傅修改买下的玉雕成件。我对于玉石和玉器的基本认知,在这里得以奠定,其时我写过一篇随笔《相  相似文献   

17.
《江南论坛》的同志们:你们好! 欣闻贵刊向全国公开发行,特致函以示祝贺! 《江南论坛》在抗日战争中诞生,曾为江苏和江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江南论坛》复刊以来,坚持“以经济理论为主,应用理论为主,江南地方特色为主”的办刊方针,积极总结、研究和宣传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江南论坛》向全国公开发行,必将进一步扩大刊物的影  相似文献   

18.
一部粗制滥造的“著作”──评汤锦程的《北京的会馆》华道强1994年4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汤锦程先生写的《北京的会馆》一书(以下简称《会馆》)。该书出版之后,由于命题的重要性,再加以名人题签,《北京晚报》之发消息,朋友之间的吹捧,霎时间炒的人暴,...  相似文献   

19.
李明 《江南论坛》2013,(3):59-61
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自古饮誉甚广,既是一种江南女红艺术,又是普遍的家庭手工业。苏绣艺术的兴盛和绵延不绝, 源于它深深扎根江南民间, 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衣服、鞋子、被褥、手帕、荷包、发禄袋、眼镜盒等,这些精美的绣品,五彩纷呈,活泼可爱,代表着江南女子的灵气和温柔, 给人生带来光彩和精彩,让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20.
《江南论坛》2012,(7):I0002-I0003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第四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继续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题,在继承江南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