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珠三角的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清 《开放导报》2009,(1):89-91,106
生态文明为发展中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科学之路.作为世界工厂重镇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不仅应该在经济增长中领先,更应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领先,发展方向应是建设生态珠三角,成为生态文明从理念见于现实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尺度之一.对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其自身不足和发展方向.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若处理不好将会制约两大平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反映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大平原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的基本宗旨在于倡导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之间融合共处的状态,提倡全面发展,构建良性循环且持续发展繁荣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一直贯穿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及始终。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青海位居中国西部,地处三江之源,是我国生态生命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提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33):52-54
有人说: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了水的滋润,城市就失去了灵气。无论是北国古城烟波浩淼的水,还是江南古镇宽阔浩荡的水,都积淀着一座城千百年来永不散去的浑厚底蕴。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于一座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国内,杭州、桂林、聊城均算得上生态文明建设很成功的城市,他们的理念与实践可为全国提供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  相似文献   

5.
赵文江  汪永虎 《发展》2012,(1):69-69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现代农业大市是基础。必须树立五种理念,实施五大行动,落实五项措施,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绿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本源—衍生—发展”为研究思路,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围绕代际公平、生态红利等研究,厘清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其次,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衍生研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双碳研究、环境规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应对人口发展问题等方面,阐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最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理论创新和量化分析两个点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相关研究的深化,有助于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因湖而立。境内有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微山湖,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占微山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微山湖的鱼类、鸟类、水生经济植物丰富,有“日出斗金”之誉。此外,微山县的煤炭储量占山东全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煤炭开采是该县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8.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个命题,这是一种高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一切人类原有文明的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靖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生态优势明显,我们科学利用优势,强化“生态立县”定位,通过全面重视,全面发展,全面创新,努力将靖安打造成中国最璀璨的生态明珠。  相似文献   

11.
"IT市场的竞争模式正从平台之争转向生态之争。"2015年3月17日,在"2015中国IT市场年会"上,赛迪顾问总裁李树翀表示,2015年,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席卷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剧了金融、教育、医疗等众多行业变革。传统的单维链条生态体系正在解构,越来越多的IT厂商正在积极构筑更为多元、开放的"大生态"。李树翀指出,大数据、互联网、开源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三种驱动力量。在其驱动下,中国IT产业正在迈入"大生态"时代。在"大生态"时代,IT技术和产品的形态正在从小融合变为大融合,IT  相似文献   

12.
生态道德意识是规范人们生态行为的思想基础,它既包括人们对生态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序,也包括人们以生态道德来规范生态行为的能力,是生态意识的道德基础。作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需要积极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13.
南四湖十年开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陈民/中共微山县委书记南四湖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以湖腰二级坝为界分上、下级湖,全境为微山县所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1266平方公里,占微山县总面积的71%、山东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因湖而立。境内有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微山湖,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占微山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微山湖的鱼类、鸟类、水生经济植物丰富,有"日出斗金"之誉。此外,微山县的煤炭储量占山东全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煤炭开采是该县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多年来,不用四处奔波,家门口的丰富资源就可以把日子过得富裕,微山县一直就这样安于现状,也显得封闭。然而,近年来,煤炭价格下滑、资源不断减少,微山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通道的环保压力骤大导致渔  相似文献   

15.
刘荣 《发展》2003,(4):67-67
文化生态是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制度措施等文化因素和文化资源的总和。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组合,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因此,文化生态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建设文化生态能促进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西部开发的根本点就是治理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只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生态哲学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作为一种世界观,生态哲学超越了机械论世界观,将传统哲学范式引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世界观.包含着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以及生态价值论的生态哲学文化,为人类观察、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生态哲学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只有科学把握生态哲学文化的要义,才能为实现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能力是促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活动,从精神世界顺利转化为物质世界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思维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包含生态道德认知能力、生态道德判断能力、生态道德决策能力、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和生态道德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生态道德能力的提高,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健康产业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常所谓的生态主要偏重于自然生态环境而疏于强调文化生态.实际上,拥有健康的文化生态也是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和有效保障.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把文化类比为生态的整体,着重探讨贵州文化生态所蕴含的健康理念及其在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玉玲 《黑河学刊》2013,(8):66-67,77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目标之一是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生态安全型社会是指国家或社会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当今,针对中国生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从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确保生态安全,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