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移,涌入城市,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又棘手的现实话题。本文试图从留守妇女现象的成因、状况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来探讨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一清的新作<农民>,通过描绘农民在解放后几十年间经历的数次土地的得与失,探寻了造成农民贫困落后的诸多原因,并展示了广大农民的最终命运走向.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大工业力量将大批大批农村劳动力抛入城市中去,使他们脱离土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民>率先唱出了农民被剥离土地的哀婉之歌.  相似文献   

3.
能否保护好乡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生产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虽然各相关部门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政策宣传,落实,利用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因婚姻变化、征地补偿款分配,以及人口流动而导致一些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了侵害。对此,我们应采取完善法律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家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农村家庭决策的必然结果。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必然的。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农村劳动力有四个选择,一是夫妻双方外出打工;二是男性外出女性留守;三是女性外出男性留守;四是夫妻双方在家务农。在现行的四个选择中,男性外出打工妇女留守成为了一个首要选择。这个选择是农村家庭理性决策的结果。本文试图从成本收益以及风险的角度下来分析农民的决策原因.并针对这种出现这种原因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否保护好乡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生产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虽然各相关部门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政策宣传,落实,利用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因婚姻变化、征地补偿款分配,以及人口流动而导致一些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了侵害。对此,我们应采取完善法律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与规模也呈现出日益加快和扩大的趋势.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农民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土地流转制度化水平低下以及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农民的土地收益权、知情权、社会保障权等权益遭受了直接、间接或隐性的损失.农民权益受损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何在土地流转中维护农民权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劳动力外流会使农村留守人口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比重偏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推广。因此,应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转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流动性增强,随之形成了两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人口.农村留守群体中的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根据对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的走访调查,在分析这一现象成因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些对农村留守妇女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的浪潮,并产生大量的留守妇女。留守妇女既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又是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对的户籍制度所致。本文站在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留守妇女"的产生,对这一群体知识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探索,并通过梳理国家政府、学术界关于留守妇女的行动,对其研究视角的运用和理论转向的可能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农地流转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认为农地流转中一定要让利于民,遵循平等保护和确保收益的价值理念,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规范政府职责是核心,构建市场机制是关键,完善社保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相伴而生的是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增加和养老载体的缺失,导致留守老人养老资源日渐匮乏,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留守老人自身、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养老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以政府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和以留守老人自助为补充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其中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中之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中,农村的留守妇女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其自身素质,市场应对能力和政治参与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充分发挥留守妇女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市场供求脱节、权益保障诉求不畅、基本公共服务缺乏有效衔接、社会管理长效机制缺失、农地制度改革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实施"两翼齐飞"战略,农村与城市良性互动,逐步探索身份转化制度和农地流转形式,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制度,加速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对606名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业、行为习惯、心理、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制度性缺陷致使农民的土地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尽管《物权法》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有所创新,但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仍采取回避的态度,显得不足。因此,在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中,我们应当在重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基础上,规范土地权属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影响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阻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推动社会对土地资源需要的加剧,农民权益不断受到侵害,因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土地制度尤为重要。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我国集体土地制度,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护千万农民利益,而且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留下了大量留守孩。本文从社会调查入手,分析目前农村“留守孩”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孩”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人群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法,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重责凄凉、留守儿童缺爱孤僻、留守妇女重担孤寂等现象;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农村留守人群的产生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断链、市场经济下“用脚投票”、农村各项收益不断提高和城市环境不适应等密切相关;最后,文章提出要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处境,需从新农村建设、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就地发展经济和关爱留守人群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与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流转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也存在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虚位、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农民土地产权权益被侵犯等新的制度问题,需要采取明确土地产权主体、稳定集体土地承包权并辅以定期微调、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等措施,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