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过去依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资的发展模式已无出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是我国西部省份不少地域都面临的突出问题,更是山西振兴绕不开的坎。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山西省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形成倒逼之势。从山西目前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山西遭受"资源诅咒"之所以出现的真正原因,总结破解"资源诅咒"的文献,并试图从"一带一路"出发解决山西经济发展困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就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印证了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着重利用有代表性的陕北、山西解释"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阐述资源丰裕地区如何应对"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3.
陈勇  吕新彪 《商业时代》2012,(6):135-136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青海属资源诅咒的严重区。本文对国内外的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了青海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诅咒问题,并结合资源诅咒现象已在国内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提出了青海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山西经济发展依靠能源、资源,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提出的背景下,依靠能源、资源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不符合该背景,为破除"资源诅咒",实现山西经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引入绿色债券,为新能源清洁产业发展助力、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助力,助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在分析相关绿色债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5.
破解资源诅咒 发展循环经济——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琳娜 《中国市场》2010,(41):152-154
"资源诅咒"是一种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验证的经济学现象。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展示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的显现,提出了破解"资源诅咒"的一条有效路径,即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剖析了山西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后对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资源丰裕度与资源依赖度对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分析,利用2003-2010年的省际数据对"资源诅咒"进行再次检验。通过对直接效应、传导机制以及总体效应的分析,研究发现:资源丰裕并不等同资源依赖,以资源丰裕对经济产生"诅咒效应"的命题并不成立,真正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只有资源依赖;资源地区应该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发展经济,同时注重资源依赖陷阱的防范。  相似文献   

7.
韩通拉嘎  黄荣意 《商》2014,(26):253-254
本文对国内学者对于民族地区"资源诅咒"问题的存在性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学术界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对于民族地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资源产业是西部经济发展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资源产业链优化是破解西部经济发展陷入资源诅咒命题的关键。资源产业链优化以资源有效流动为基础,现行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产权不明晰、市场与行政错位、多头管理、资源补偿不当、政策法规不配套等问题,在提高资源流动成本的同时制约了资源产业链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民 《江苏商论》2011,(10):137-139
由于以中小煤矿企业为传导媒介的"资源诅咒"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迟缓。利用潜在的煤矿企业集群融资优势进行银行信贷融资、设立中小煤矿企业投资基金、开发煤炭产业金融产品,是破解山西省以中小煤矿企业为传导媒介的"资源诅咒"的发生,并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指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论文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对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判定,并认为其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论文就如何解除该地区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研究表明,自然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称其为“资源诅咒”,其含义是丰裕的自然资源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并不构成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阻碍。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剖析“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并提出资源型区域规避“资源诅咒”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依据"资源诅咒"程度制定产业转型对策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困境的必然选择。首先提出"资源诅咒"区的划分依据,并运用"资源诅咒"系数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四个"资源诅咒"区,即无"资源诅咒"区、"资源诅咒"边缘区、"资源诅咒"严重区及"资源诅咒"高危区,最后基于不同"资源诅咒"区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1)
大众未富先老,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创造财富的主体变少;年轻人就业困难,人们消费能力有限;受地理区位等的限制,进出口水平偏低;财政收入连年下降,"投资"马车动力不足;人们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环境污染却格外严重……山西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深陷"资源诅咒"之泥潭,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山西经济转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诅咒”悖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产生了大量研究文献,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广泛承认,但是也遭受着巨大的争议。本文全面回顾了“资源诅咒”悖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界定了“资源诅咒”悖论的本质内涵和外延,介绍了“资源诅咒”悖论拥护方和反对方的主要观点,评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认为,单纯质疑“资源诅咒”在我国的存在性固然有其学术上的必要性,但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可持续增长乏力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典型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者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术的争论,更不应该对立起来,而应该深入研究我国资源型经济体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山西作为资源禀赋丰裕的资源大省业已陷入资源诅咒,面临着经济体量不高、过剩产能难以消化、发展速度放缓和结构亟待转型等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中共中央近期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为山西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潘恩阳 《现代商业》2013,(33):185-185
作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资源诅咒"现象自提出以来就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但也有研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具有条件性。本文在肯定前人资源诅咒存在性论证的同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避免资源诅咒总结了若干建议,也为我国更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7)
本文从"资源诅咒"理论出发,结合委内瑞拉在20世纪采取的经济政策,探索该国经济发展的缺陷及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些经济学者的研究指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如何有效缓解自然资源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紧张关系,当前突破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地区产生资源诅咒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芬兰这个创新型国家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创新的视角试图提出资源富饶地区如何摆脱资源诅咒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伊婷  史琼 《商》2013,(6):237-239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是一部分资源丰富但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地区,多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城市,是有典型研究意义的区域。受"资源诅咒"的地区,不仅会影响该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环境、社会、民族问题。本文以贵州毕节为例初步分析在欠发达资源富集区所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源诅咒"是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的一道难关。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地区遭遇"资源诅咒"的原因,提出了资源型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