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来,在青海省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原石油部)的领导下,青海石油管理局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青海石油工业发展的部署和指示,发扬柴达木石油精神,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为油而战,无私奉献。依靠几代石油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石油生产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青海油田现已成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石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4日,石油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专门听取了青海石油管理局关于青海油田三项工程的汇报以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团评估意见后决定,加快青海油田三项工程建设.为迅速贯彻石油部办公会议精神,同年10月,青海石油管理局成立了石油三项工程建设指挥部.我被同期调入,任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分工负责格尔木炼油厂的筹建工...  相似文献   

3.
有了地中四井.才有了冷湖油田,青海石油勘探局才改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才成为局机关所在地.冷湖油田是青海油田在柴达木盆地第一个获得高产自喷井并且形成一定原油生产规模的油田.也是柴达木最早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油田.冷湖油田的发现,展示了青藏高原有油气富集区的前景.国务院为此批准设立冷湖市.从此中国地图上西北荒凉地段的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石油基地.  相似文献   

4.
涩北输往格尔木市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是涩北气田开发外输的先行工程,它的建成拉开了气化格尔木的序幕.现在,这条管道投运快20多年了.这条长输管道,绝大部分工程由我所在的原青海石油管理局油建工程处承建,每提及这项工程建设,我就会想起一些事件和场景.  相似文献   

5.
木沙同志是青海石油管理局运输处一大队特二级汽车驾驶员。1959年参加青海石油勘探事业,从事放牧和后勤工作近10年。1969年调到青海石油管理局运输处当驾驶员。1980年1月入党。从1979年至1988年他连续10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获局处“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标兵”、“设备管理标兵”和荣立一等功等荣誉称号40多  相似文献   

6.
青海石油管理局井筒工程公司主要从事油田钻井、油井大修、投产维护、试油试气和酸化压裂等施工作业,现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员工1900多人,是青海油田存续企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单位。1999年,油田进行重组改制以后,公司面临着改革带来的阵痛和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公司党委以打造企业品牌为目标,紧紧围绕开拓市场开  相似文献   

7.
经过“九曲十八弯”,沉寂多年的青海省老工业基地——冷湖,终于走过了艰难阶段,又一次开始焕发出活力。冷湖有过辉煌。1954年地质勘探在这里发现石油构造后,开创了冷湖经济发展的新纪元。青海石油管理局相继在这里建起了围绕石油生产的集采油、炼油、水电、机修为一体的产业链。1959年冷湖油田原油生产达到顶峰,成为当时全国四大油田之一。无疑,其时自然而然是青海的工业重地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然而,上世纪90年代,因油气产量逐年下降,青海石油局总部从这里战略性东迁西移,使冷湖冷寂下来,经济发展元气大伤。这以后,冷湖工行委一直试图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石油企业特性入手,分析石油后勤管理的重要性、石油后勤管理产生及现状,提出石油后勤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转移职工生活基地,实行一线职工轮班作业和公寓式管理,实施后勤社会化管理,重视后勤管理和监督,不断改善石油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石油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严寒的冬季冷不了青海石油人为油而战的热情。茫茫的戈壁挡不住油气喷涌而出的激情。昆仑山欢笑,尕斯湖高歌,千里戈壁传送着佳音:油气三百万吨。这是青海石油人盼了四十多年的喜讯,这也是青海油田勘探开发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1991年青海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此后用了9年时间于2000年实现了年产量由100万吨向200万吨的跨越,而仅仅两年时间,青海油田就以惊人的速度再次创造了新的记录:2002年生产原油214万吨,生产天然气11.5亿立方米。油气当量突破了300万吨大关。每年10%的油气产量增长速…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7,(6):F000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油田),是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销售;油气化工生产、销售;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石油天然气勘查、研究、技术服务;路桥施工、机械加工等工程技术服务、多元开发及第三产业服务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油田公司,公司现有员工160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将军楼主题公园,坐落于格尔木市西北郊区,依托"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后期办公、生活的"将军楼"遗址修建而成,公园全方位展示了青藏公路的建设和格尔木市人文历史的发展和变迁.2016年,格尔木将军楼主题公园被命名为"青海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海到西藏的运输往来十分困难.1950年5月,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冷湖,是一个青海石油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青海油田机关及后勤单位搬迁敦煌,这里日渐荒芜,残垣断壁.但巍峨的赛什腾山,连绵的冷湖三号、四号、五号丘陵,在漠风的合奏下,永不歇息地吟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慷慨壮歌;在冷湖"废墟"的周边,东坪、牛东井站林立,"气"冲霄汉,世人瞩目,大涨了冷湖久违的声威,特写了"爱国、创业、奉献、实干"的柴达木石油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老茫崖茫崖蒙古语标准读音"茫乃",意即"额头",指当地的雅丹地貌(沙蚀林)远看就像一个个头发向后梳的人的前额。"老茫崖"是相对于后来的青新边界茫崖镇而言,当时称作"茫崖"。坐落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冷湖往花土沟的途中,G315线里程碑1102公里,离冷湖镇190公里,离花土沟镇100公里。花格管线(S303)自茫崖大坂东坡与G315线分道扬镳,东去格尔木市359公里。它是青海油田历史上第一个集勘探开发、科研生产、生活后勤于一体的石油基地,也是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14.
资讯     
点击新疆国内生产总值50年增长42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200.15亿元,是1955年的42倍。人均GDP达到1119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今,新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已全线贯通运行,塔里木河流  相似文献   

15.
青海钾肥厂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是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区北60公里处的察尔汗盐湖上。察尔汗盆湖是桌达木盆地这个宝库中一领硕大而堆灿的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10,(36):36-36
从今年起,新疆克拉玛依将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连接中亚的区位优势,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石油储备等五大石油石化基地,打造世界级油城,到2015年油气产量当量将突破2000万吨。  相似文献   

17.
我省新闻宣传媒体特别是报纸,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数量比较少,就全省而言,主要集中在西宁地区.但与省内其他区相比,海西地区则有<柴达木报>、<格尔木报>、<青海石油报>和<格尔木电视报>四份公开发行的报纸.这些报纸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反映民情民意、服务社会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阵地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可靠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8.
自1999年石油石化企业完成改制后,新疆将原油及炼油化工列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使石油石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新疆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日趋显著,而且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新疆石油石化企业改制情况改制与组建现新疆各油田和石化公司,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19.
格尔木是柴达木开发重要基地,是青海西部的主要城市。由于地缘的特殊性和历史的阶段性,格尔木知识性人才构成有着显著的特点。上世纪50、60年代第一代人才现已大部分退居二线,第二代格尔木人才则是70年代的知青人才和80年代的招聘的人才,知青人才大部分已回原籍,招聘人才将近退休年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28日,在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口油井出油66周年之际,玉门石油管理局举行隆重的迁移仪式,将该局首批66户职工送出油田作业区,正式迁入酒泉新城区的“玉兰园”,拉开了生活基地整体迁移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