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正超 《新金融》1994,(6):40-41
一、发达国家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 1.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国债期货的国家。早在1977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推出了联邦政府长期公债期货,不过在刚推出时并不受重视。到了七十年代末,市场利率变化频繁且极不稳定,这一方面迫使投资者纷纷利用国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给投机者制造了获取利润的可能性,投机者的加入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的活跃。美国国债期货品种齐全,分为短期、中期。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发生了国债“327”等一系列风险事件,我国暂停开办不久的国债期货试点,尽管回债期货的实践暂停,但有关研究不断深化。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运行环境和金融监管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利率波动日益频繁,债券投资者面临巨大的风险,再次推出国债期货的呼声日益高涨。重新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利率价格标杆和风险控制工具,而最近国内盒融行业对国债期货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我们根据美国国债期货投资和研究成果,从一些特殊角度分析如何使用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4.
傅晓云 《新金融》2013,(10):56-60
国债期货是我国近期推出的第一种利率期货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运用灵活、流动性好、成本低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本文在充分阐述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提速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敞口套期保值,组合投资及套利交易,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多种用途及风险。鉴于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在健全风控机制和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后,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恢复国债期货 规避利率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大,迫切需要恢复在期货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以规避利率风险,现在时机已成熟.文章分析了我国恢复国债期货的必要性,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目前发展国债期货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选择在期货交易所发展国债期货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恢复国债期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隔18年,国债期货于9月6日重新推出。国债期货推出是利率市场化的必备前提,也是发展债券投资市场、国际人民币投资品种中的基本品种。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市场对金融与一国经济的基本信心,成为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中国没有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导致利率市场化成为无源之水,此时央行放开贷款利率是一场赌博,必须尽快堵上漏洞。我国此前的利率最早由央行制订,后改由央行制订基准利率,各银行在上下限之内自由浮动,称为有浮动的基准利率。没有市场化的债券收益率,利率市场化就是无锚之舟,随风乱飘。随着央行放开贷款利率,利率的彻底市场化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国债期货应运重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们对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方面存在的不理解、片面理解或误解等问题,本文采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重新考察了国债期货的基本属性、主要功能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机制,深入分析了国债期货和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并从二者的互动关系角度推演了我国重新推出国债期货的意义与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债利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将国债收益率曲线培育为人民币利率基准。但该文认为现券市场上同期限不同票息国债收益率差别很大。即使使用转换因子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税收因素,国债的免税特征妨碍了国债作为金融期货的标的基准。由于推出国债期货势在必行,因此应充分考国债的免税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信息份额模型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三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信息份额模型表明,从整体来看利率互换相对于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都具有信息优势,而国债期货相对于国债现货具有信息优势。另外,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市场都在随时间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利率互换在价格发现中单向引领国债期货以及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单向引领国债现货。所有结果一致表明, 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这两种利率衍生产品在引导中国利率市场价格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期货》2013,(7):12-25
国债期货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当时先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胀日趋严重,利率波动频繁。固定利率国债的持有者对风险管理和债券保值的强烈需求,使得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为了活跃国债现货市场,我国曾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试点,并于1993年末向社会大众开放。但由于当时交易所分散,市场分割,交易制度差异很大,交割制度欠合理,市场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最终“国债327事件”爆发,随即国债期货交易被终止。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4,(5)
正2013年9月,中金所正式推出5年期国债期贷,标志着关闭达18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市场重新开放,自面世以来,国债期货虽一度受到市场追捧,但近来市场一路走低。与18年前国债期货首次推出相比,此次国债期货推出时,国债市场已经日渐成熟,国债现货市场已得到长足发展。2013年我国新发困债1.69万亿元.为1995年发行规模的11.7倍,201 3年年末,我国国债存量已达8.7万亿元,占GDP的15.3%。但是此次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品种仅有5年期合约一种。根据合约规定,5年期国债期货的标的资产是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3%的名义标准券。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债期货品种较为单一。而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造成国债期货市场一路走"熊"、交易量低迷,缺乏市场活力和实力雄厚的参与者成为当前阻碍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国债期货上市后的交易数据,分析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效果,及中国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国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在短期内存在双向的Granger引导关系,说明中国国债期货从合约设计和交易制度上来讲是有效的。通过对国债期货规避利率风险功能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内运用OLS套保模型和VAR套保模型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较好,国债期货发挥出了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目前中国国债期货已经初步发挥了价格发现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这将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债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交易方式由现货交易发展到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结果。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76年的美国,随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相继推出各自的国债期货交易,并获得巨大成功。重新启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有我们的需求性,我们在重新推出国债期货时应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注重国债现货市场的培育完善,设计科学合理的国债期货合约,加强风险管理,营造一个更为完善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玮 《金融博览》2012,(6):49-50
全球衍生品市场中,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金融期货品种.当前,我国上市国债期货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国债市场化发行机制日益成熟,二级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国债存量规模大幅扩大,市场参与机构更加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取得长足进展.同时,我国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也为国债期货的顺利推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吴晓晖 《证券导刊》2013,(18):91-95
十七年的等待:国债期货渐行渐近 国债期货属于利率衍生品,是指以国债为交割标的的标准化期货合约,是在国债现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运而生的一种规避利率风险、增加国债现券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6.
时隔17年,如今重启国债期货更多的与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联系在一起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上市之后,金融期货逐渐升温,推出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利率期货成为中国金融交易所(中金所)的工作重点。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正式启动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时隔17年,如今重启国债期货已经不仅仅是增加一个交易品种那么简单,它更多的与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和国际化联系在一起。在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5月17日在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公开论坛上表示,中金所将尽陕推出国债期货,从中期国债开始,逐步扩大到长期国债及短期利率产品。朱玉辰透露,目前国债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准备、技术安排均已就绪,并已进行了半年的仿真交易,将争取尽陕推出。  相似文献   

18.
邱峰 《金融纵横》2014,(6):24-29
国债收益率不仅是市场利率的基准,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虽然当前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现状,提出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现实意义以及重启国债期货对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率变动因素更加复杂,波动更加频繁、更加剧烈,国债期货地位愈发重要。而合约表作为期货的基础,通过了解并分析合约表的设计规则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期货的基本状况。并且通过将我国国债期货与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国债期货品种的合约表进行异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异同点的原因与影响,可以客观的看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也日渐丰富。同时,自90年代中期以来,央行加快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率风险作为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凸显出来,国债期货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恢复其交易也日渐被提上日程。当前我国重启国债期货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